5月10日,太原研學創新發展座談會在晉源區成功舉辦。來自政府部門、高等院校、行業協會以及研學機構的50余位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參加,共同探討新時代研學教育的發展路徑和創新模式。
座談會主旨演講環節精彩紛呈,多位專家學者從不同維度分享了研學教育的前沿理念和實踐經驗。山西財經大學文化旅游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張建忠教授結合稻田書院研學,建議以“尋千年文脈·探詩畫田園·悟家國情懷”為主題,挖掘稻田書院、山西省臺駘文化資料館、晉陽秋紅色文化記憶館、林徽因山西紀念館、山西詩歌博物館、稻田食府等資源,圍繞"文化傳承、自然教育、紅色基因、藝術美育"四大核心,通過沉浸式文化體驗與田野實踐,引導學生在千年文脈中感悟中華智慧,在稻香田園中培育生態意識,在紅色記憶里厚植家國情懷。
新浪微博知名博主柴必結合山西省資源稟賦,從文化傳播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如何講好山西故事、樹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他強調,研學教育要注重文化價值的挖掘和傳播,通過創新表達方式,讓靜態的文化資源“活”起來,讓深奧的文化知識“動”起來,真正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標。
山西省旅游協會研學實踐教育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山西省研學旅行服務評價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石峰從研學痛點洞察與規范建設、全域研學配套體系建設、研學新模式及斬獲多項國家級榮譽的研學案例等方面作交流分享。他提出,要圍繞山西研學資源整合,構建“三位一體·四梁八柱”戰略,即以基地為王、內容為核、導師為優、市場為用,搭建“政-校-企-家”協同生態,實現從“觀光游”到“深度研學”的質變,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經過深入研討,座談會達成多項重要共識。未來中小學研學將呈現課程化、數字化、國際化、社會化的發展趨勢,中小學研學的內容開發需要深挖資源稟賦,通過精準調研地域自然景觀、歷史文化、科技產業等特色,設計差異化課程,并針對不同學段學生認知水平進行分層設計,小學階段側重趣味體驗,中學階段強化深度探究。同時,要注重深度融合課程,推動學科交叉、文旅結合以及校企協作,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文化認同感。在創新體驗形式方面,可采用項目式學習、沉浸式技術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強研學的互動性與實踐性。此外,還需建立持續優化機制,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結合過程性與成果性評估,并定期迭代課程內容,依托反饋數據和技術升級不斷創新研學形式,確保研學教育的長效發展。(楊潤德 崔莉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