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的轉型過程中,電動化、智能化不僅改變著一眾新老玩家的造車思維,更以科技感與未來感為突破口,用智駕、隱藏式門把手等重塑產品定義,改寫汽車產業競爭規則。然而,這些"新玩法"在吸引消費者關注的同時,也暴露出安全短板,從缺電、碰撞可能打不開門把手到智駕的夸大宣傳,一些汽車的"創新"正逼近安全底線。
對此,工信部開始出手整頓新造車亂象。其中,近日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對隱藏式門把手的試驗方法、標志等提出要求。同時,此前緊急叫停無序的智駕宣傳,要求車企在智駕宣傳中必須加入"輔助"字樣、標注智駕等級,并履行告知義務。新造車狂奔下為其擰緊"緊箍咒",正倒逼汽車行業重新校準"安全"坐標。
安全不能"隱形"
當新造車天馬行空的設計與安全相悖時,相關部門開始出手規范。
今年5月8日—6月7日,工信部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以下簡稱《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要求》中,規定了汽車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安裝要求、隱藏式車門內把手和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標志要求、電動式車門外把手的防夾要求與試驗方法、車門外把手和車門內把手的強度要求與試驗方法、電動式車門把手的動態試驗要求與試驗方法。同時,該《要求》適用于M1類(家用轎車、MPV等)、N1類汽車(輕型貨車)和多用途貨車的車門把手,其他車輛的車門把手則參照執行。
據了解,國內外暫無與《要求》類似的相關標準。目前,國內與汽車門把手相關的標準為QC/T 988—2014《汽車車外門拉手》標準和QCT1211—2024《乘用車車門內開拉手總成》標準,其中對車輛門把手的耐久、強度、耐高低溫、耐振動、耐腐蝕等提出技術要求。但《要求》中提到,隨著電動式、隱藏式車門把手的應用,暫無標準對其布置、標志、安全功能、結構強度進行技術要求。
近年來,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隱藏式車門把手憑借美觀、科技感強等優勢被廣泛應用。市場上的車門把手產品呈現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樣化趨勢,但在應用過程中也暴露出強度不足、識別操作難(隱蔽無標志)、斷電失效、夾手等風險。《要求》中表示,車輛門把手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帶來潛在的逃生與救援風險。例如在車輛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的斷電現象,使電動式外門把手、電動式車門內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礙;無明顯、統一標志,則增加緊急情況下的操作難度。
科技催生賣點
"車門不好開""車門引發風險",但車企仍熱衷使用隱藏式門把手的背后,源于科技感設計制造的賣點。
從早期簡約、機械式的設計,到如今隱藏式、電動化的各種創新,汽車門把手不僅承載著開啟車門的功能,更成為汽車外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有報道稱,在Model S車型設計初期,特斯拉方面便決定采用隱藏式門把手設計,但設計師出于對原型車成本控制的考量,最初選擇配備傳統的門把手。不過,在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堅持下,最終量產版車型仍然保留了電控彈出式門把手。從特斯拉Model S開始,隱藏式車門把手逐漸進入主流視線,幾乎成為新能源車型的標配。
據統計,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旗下車型均配備隱藏式門把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4月,共有11家車企的40多款車型搭載隱藏式門把手。"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很方便,車主帶著鑰匙靠近車輛或使用手機App操控便可以開車門,增強了互動感。"一位蔚來汽車車主表示,這種開門效果看上去也更有設計感和科技感。此外,隱藏式門把手也被認為更有利于車輛降低風阻系數。來自研究機構的測試結果顯示,隱藏式門把手相比傳統外拉式門把手,能夠減少0.12%的空氣阻力。
不過,新穎的隱藏式門把手也伴生出諸多問題和安全隱患。此前,有網友稱,在寒冷地區,特斯拉車型的車門把手因低溫凍結未能正常開啟,導致車主無法進入車內。第三方評估統計顯示,在整車冰凍測試下,自主品牌車型的隱藏電動門把手彈出成功率僅為23%,海外品牌車型的隱藏電動門把手彈出成功率雖然高于自主品牌,但也僅為40%。
同時,《要求》中也提到,從救援逃生角度,需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車輛起火等事故場景的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者斷電保護等安全冗余設計要求,保證斷電、碰撞等事故中車門系統能夠開啟,從而進行救援及逃生活動;保證翻滾、墜落事故中,能夠防止門把手的誤作用,從而降低乘員跌落風險;規范隱藏式車門內把手、應急式車門內把手易于識別的安全標志,保證標志可見性,從而降低乘員緊急情況下的逃生難度;保證車門把手的結構強度,防止事故發生后門鎖操縱機構功能喪失。
"在嚴重的交通事故中,車輛車體變形、控制系統受損、內部線路損壞、電池斷電等,均可能導致隱藏式門把手無法正常使用,從而阻礙救援和逃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表示,目前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仍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
"隱藏門把手還有重量大、密封性差等問題。"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表示,隱藏門把手的唯一作用就是減少風阻,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章弘認為,隱藏式門把手必須配置機械或斷電保護裝置,車企需在車門結構內預留相應通道,避免碰撞后車輛主體變形阻礙門把手的操作,應急裝置必須采用熒光反光材料標注,電動拉手需要配備壓力傳感器等,極端場景必須設計安全解決辦法,如斷電保護等。
強化底線思維
除隱藏式門把手外,近年來越發激進的汽車智駕方案與宣傳,同樣引發諸多問題。
依據相關標準,駕駛自動化被分為6個等級。2021年8月,由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 40429-2021)明確指出,0—2級為輔助駕駛階段,駕駛主體始終為人;3—5級為自動駕駛,系統在設計運行條件下代替人類執行動態駕駛任務,當功能激活時,駕駛主體是系統。
盡管智駕等級已被明確劃分,但近年來車企頻繁提及"智駕""高階智駕""L3級智駕能力"等關鍵詞。然而,營銷宣傳上的模糊地帶也讓消費者產生認知誤區,駕駛中"脫手脫眼"的違規行為頻繁出現。
本次征集《要求》意見前,工信部已緊急叫停無序的智駕宣傳。此前,在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上,圍繞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有關產品準入和軟件在線升級備案的要求,聽取汽車生產企業落實情況及建議。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深刻領會《通知》要求,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同時,工信部出手"剎停"無序的智駕宣傳,自動、自主、高階智駕、脫手、脫眼、接管等智駕詞匯均被列為違規宣傳詞匯。
此外,工信部發布《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以下簡稱《電池安全要求》),將于明年7月1日起實施。《電池安全要求》新增底部撞擊測試,考查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后的防護能力;新增快充循環后安全測試,300次快充循環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認為,通過增加科技屬性提升汽車的產品力,本身沒有問題,但都要基于安全底線。相關部門出臺相應規定將進一步規范市場和企業,只有將安全放在首位,才能讓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劉曉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