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肥胖防控需要社會各界長期攜手,共同推進
最近,全球肥胖癥治療領域頭部企業諾和諾德相繼宣布與騰訊健康、京東健康等國內互聯網醫療平臺達成戰略合作。
“我們很高興看到,隨著數字化創新技術與醫療健康服務更加深度的融合,‘互聯網+醫療健康’在慢病領域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展,能夠覆蓋預防、篩查、診療和管理等環節,通過全周期管理,大幅提升優質醫療健康服務的可及性、便利性。”談及此次合作初衷,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表示,“肥胖癥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健康問題,醫學治療只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這意味著,肥胖癥患者的長期體重管理需要多管齊下。”
也正是在這樣的思路下,依托在肥胖癥領域深耕超過25年的科研成果及全球經驗,諾和諾德希望借助數字化的力量,在中國構建起覆蓋全周期的肥胖防控體系。諾和諾德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體重管理知識與服務專區”,包含疾病科普、健康體重評估、就醫地圖、線上預約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務,旨在打通肥胖人群從正確認識疾病到尋求專業診療間的“最后一公里”。
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
肥胖人群的困境,需要系統解法
諾和諾德推動數字化肥胖防控生態的構建,源于其長期以來對肥胖人群真實需求與痛點的深入洞察。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成年人肥胖率為16.4%,約有1.8億成年人正承受著肥胖及其帶來的健康負擔,且這一人數仍在增加。
但對其中的許多人來說,超標的體重往往被歸咎于“管不住嘴、邁不開腿”的個人意志薄弱或懶惰。這樣的誤解,使得許多人長期在自行節食、運動等減肥方式中反復掙扎,卻很難意識到,他們面對的其實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理應接受科學、專業的醫學評估與干預治療。
對于意識到自己需要專業幫助的肥胖人群而言,他們面臨的另一個障礙則是并不知道自己該去哪家醫院、哪個科室就診,也不了解診療后的長期干預該如何開展。
盡管國家衛健委等16部門發起了“體重管理年”行動,引導全國加快建立體重管理門診、提升專業肥胖癥診療服務的覆蓋率,各地也正在積極響應。但眼下,公眾對肥胖癥作為一種疾病的認知仍顯滯后,知道如何走入專業醫療機構的人也仍是少數。
這導致的直接結果便是,“肥胖癥診斷與治療現狀不容樂觀,僅有一小部分患者得到了治療,肥胖癥領域存在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周霞萍指出。
想改善肥胖癥診療現狀,需要系統性地打破肥胖人群不知道需要專業干預、更不知道干預入口何在的“最后一公里”困境。而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正為建立覆蓋患者全生命周期、線上線下融合的肥胖防控整合方案提供了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提出,要“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創新體重管理模式”。這也為體重管理的數字化創新指明了方向。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致力于為患者減重旅程提供全方位長期守護的諾和諾德,向騰訊健康、京東健康等互聯網醫療平臺發起邀請,共同實踐探索數字化肥胖防控生態。
“諾和諾德攜手多家互聯網健康平臺,旨在匯聚多方的力量,積極探索創新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構建數字化的肥胖防控新生態,共同提升各方對肥胖癥的認知,讓早篩、早診、早治的理念在智慧醫療場景中得以充分實現。”周霞萍表示,“我們將在合作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持續貢獻覆蓋多疾病領域的國際經驗,包括對疾病和患者需求的深入理解等。”
共建一站式平臺,數字化生態新實踐
諾和諾德數字化肥胖防控生態的最基本一環,是解決公眾對肥胖癥這一疾病的認知薄弱。
“互聯網為優質的健康科普提供了載體,能夠將科學防控理念高效觸達更廣泛人群,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以體重管理為例,公眾可以更便捷地獲取疾病相關知識,了解健康體重標準,掌握體重管理方法,從而增強主動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周霞萍指出。
譬如,諾和諾德已與騰訊健康合作,在后者旗下醫學科普平臺騰訊醫典上線肥胖癥疾病知識專區,提供“什么是肥胖癥”“人為什么會變胖”“肥胖癥的并發癥”“科學減重方法”“減重去醫院掛什么科”等專業的健康知識,并以圖文、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滿足用戶日常瀏覽需求。“通過構建權威的科普知識平臺,避免碎片化信息造成公眾認知偏差”,騰訊健康總裁吳文達表示。
諾和諾德攜手騰訊醫典打造的體重管理知識與服務專區
據京東健康醫藥業務部采銷總監李艷萍介紹,京東健康與諾和諾德也合作打造了科普專區,借此可以廣泛傳播肥胖癥相關專業知識,增強患者和公眾的健康意識。
在認知初步建立的基礎上,騰訊健康和京東健康等平臺還在諾和諾德的專業支持下,上線了BMI(體重指數)計算、肥胖風險評估等便捷工具,幫助用戶快速判斷自身體重是否異常,并結合生活習慣、慢病風險等要素給予初步風險提示。這一前置識別機制,打通了從疾病認知到初步篩查的關鍵一環,有助于用戶及時進行下一步的專業干預。
諾和諾德還與合作平臺進一步圍繞肥胖人群就診的痛點,開發了體重管理門診線下地圖與線上預約掛號功能,幫助用戶查找具備體重管理資質的醫療機構,縮短診療路徑。
以其與騰訊健康的合作為例,用戶通過騰訊健康的BMI工具完成初步評估后,可經由平臺“直通”醫療機構。據吳文達介紹,后續騰訊健康將與諾和諾德在科學減重方案優化、藥物可及性提升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構建包含就醫建議、用藥管理等內容的完整服務體系,助力患者實現體重長期規范化管理。
京東健康平臺則可以讓患者、醫生、藥企等多方間充分溝通交流。患者可以在平臺上獲得更專業的健康指導和建議,醫生能及時了解患者需求和反饋,為優化治療方案提供依據;企業則能更好掌握市場動態和患者治療效果,以及長期、深入地了解患者需求。
諾和諾德與京東健康合作打造的體重管理知識與服務專區
從認知到識別,再到診療、長期管理,針對肥胖癥防控的關鍵短板,諾和諾德與合作伙伴共建的一站式服務平臺,推動了肥胖癥干預從碎片化走向系統化、從傳統的疾病管理走向以患者為中心的全周期服務。作為線下醫療服務的補充,這一數字化生態閉環將有助于提升肥胖干預的可及性與便捷性,推動患者的早篩、早診、早治,最終實現盡早獲益。
從患者獲益到全民健康的長期主義
諾和諾德積極投入數字化肥胖防控生態新實踐的背后,是肥胖問題帶來的負擔正變得愈發沉重。
一方面,于個人健康而言,體重異常——特別是肥胖——不僅本身便是一種慢性疾病,還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部分癌癥等眾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顯示,在中國,肥胖癥已經成為第六大致死致殘主要危險因素。
另一方面,肥胖帶來的影響也早已超越個體健康,成為事關醫療系統與社會經濟的重大公共衛生議題。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顯示,到2030年,我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可達65.3%,歸因于超重和肥胖的醫療費用可能高達4180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國醫療費用總額的21.5%,未來中國城鄉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經濟負擔將呈上升趨勢。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今年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宣布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旨在引導公眾重視體重管理及健康生活方式,以此有效遏制肥胖及其相關危害的發展,推動慢性病防控關口前移,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這一頂層設計不僅體現了公共衛生理念的更新,也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肥胖已不再是單一醫療系統可以獨立應對的議題,而必須是一項跨越醫療服務、公眾認知、生活方式干預乃至社會政策設計的全鏈條協同工程。
在此背景下,若要構建一個真正高效、普惠的肥胖癥防控體系,不只需要企業和平臺的努力,更需要來自醫療機構、科研單位、公共衛生體系等角色的長期協同。只有通過跨界資源的整合與深度聯動,才能真正破解肥胖這一復雜社會健康難題。正如周霞萍所說:“肥胖防控需要社會各界長期攜手,共同推進。”
從一個患者的受益,到一群人的覺醒,再到整個社會認知體系與健康系統的進化,這是一場真正的長期主義實踐。
也正因如此,作為深耕嚴重慢性疾病領域超過一個世紀的全球企業,諾和諾德在助力數字化肥胖防控生態建設的同時,還將眼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層面:通過持續投入肥胖相關課題研究、推動標準化診療路徑建設、賦能專業人士培訓、增強健康科普與公眾宣傳,構建一個從個體到群體、從院內到院外的完整健康支持體系,并以創新回應長期挑戰。
“我們將與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持續加深合作,并持續探索與國內企業進行跨界合作、擴大‘攜手戰勝肥胖癥’的朋友圈,提升公眾對于肥胖的認知,從體重管理的‘小切口’入手,破解慢病預防的‘大難題’,多元化、全方位地為中國肥胖防控工作做出貢獻。”周霞萍表示。
(諾和諾德對本文亦有貢獻)
作者:石塔克
編輯:張成
運營編輯:王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系的,請于上述內容發布后的30天內進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