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深圳羅湖區南湖街道的東樂宿舍,這是一個建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一個7層老樓了,2024年7月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兩部不用住戶掏錢安裝的共享電梯正式啟用了。
但是這一次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既然是沒有花小區住戶的錢的,這次呢是換了一種新的方式,那么裝好電梯以后就是誰坐電梯誰付錢。
東樂宿舍的4戶人家曾經為了裝電梯就整整吵了三年了,按照傳統的模式,政府補貼以后每戶還要掏個3~10萬,頂樓的住戶甚至要承擔近10萬的一個費用。
社區副書記方思念士回憶道,有老人拄著拐杖來哭訴,但是每次談到要錢就談崩了,直到2024年引入了共享電梯以后,全樓的居民全票通過了。
這種模式有什么好處呢?首先它就是安裝不要錢,神州通力電梯有限公司是全額的承擔所有的一個建設的65萬費用,政府再補貼了30多萬的費用。
等這個使用的時候就按次收費,單次0.2~0.85元不等,具體的話是按樓層來進行計費的,AI人臉識別自動進行扣費。
這個責任也做了明確的分明電梯的產權是業主和企業是各占50%,企業是包攬了15年的一個維護保險,電費等。
有一個5樓的住戶李女士是算了一筆賬,以前自己籌錢要掏5萬塊錢,現在每天按4次來算的話,每次是0.5元的一個計費15年,總費用也才1萬多,還不用操心維修的事。
相當于是把裝修錢存在了銀行,利息都夠他們坐電梯的費用了,還有就是系統會通過APP公示他們的賬單,有意義的可以在線申訴,臨時訪客還能掃碼支付。
神州通力總經理彭偉士透露了他的商業邏輯,政府補貼已經覆蓋了近的成本了,15年的收費權再加廣告的收益,是能對沖風險的,自有的工廠生產又壓縮了他們的造價成本。
哪怕是10年回本,后5年也是他們的純利潤了,如果能提前回本還可能會降價。目前這個公司在深圳已經簽約了300多臺電梯,占全市加裝量的30%了。
現在羅湖區還出臺了新政策,25年前驗收的電梯每臺高是補貼到35萬,加裝電梯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成立專項的工作組,從設計到驗收全流程護航。
不過這個政策也是直接地見效了,截至2025年的3月份,全區已經建成了28臺共享電梯,另外有70臺還在施工中。
雖然是合同上寫著15年不漲價,但是還是有網友是擔心的,電梯企業虧損會不會跑路呢?那么電梯老化維修誰來兜底呢?低層的住戶采光噪音有沒有補償的問題?
根據住建部的數據顯示,全國需要加裝電梯的老舊住宅超過200萬部,而深圳的經驗也是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這種方式政府補助一點,企業再投入一點,居民付一點點,再加上智能計費來化解收費的問題。
現在很多大城市已經開啟了類似的試點,你認為這種方式能普及到全國嗎?對于這事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綜合自《每日經濟新聞》《南方都市報》《讀特新聞》等權威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