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國門口岸到雪域邊關,從晨曦微露到星輝滿天,一代代移民管理警察以青春為筆,以奉獻為墨,在萬里山河間寫下忠誠與擔當的篇章。4月30日,國家移民管理局舉辦“且以青春赴山海”主題宣講,精彩講述不同地域、不同崗位的青年民警代表成長中的生動故事和心路歷程,激勵廣大青年民警將個人事業融入事業發展,在推動移民管理工作現代化進程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
海拔4960米
冬季時長近9個月
年平均氣溫低至-11℃
氧氣含量不足內地的三分之一
西藏阿里馬攸橋邊境檢查站
坐落于馬攸木拉山腳下
是全國海拔最高的邊境檢查站
方圓200公里人煙稀少
可就是在這樣的“生命禁區”
竟有人搶著當“釘子戶”
2010年 王宇被分配到了西藏的馬攸橋
剛到的那一刻
他的心就涼了半截
四周光禿禿的
荒涼得幾乎什么都沒有
報到第一天
王宇就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
“頭像是被牦牛蹄子反復踩踏,怎么都睡不著”
王宇心想
“怎么會有環境這么惡劣的地方
要待到什么時候才能離開?”
馬攸橋邊境檢查站建于2003年
直到2024年站里才通上了光伏電
在長達21年的時間里
僅靠柴油發電機和太陽能
艱難供電
沒有電動檢查桿 就用石頭壓住
沒有電 就用紙筆記錄工作
沒法取暖 夜里就蓋上三床棉被
手機信號 全靠爬坡找點位
惡劣的自然環境對身體也是嚴峻的挑戰
輕則引發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
重則誘發肺水腫、腦水腫等致命性高原疾病
馬攸橋的戰友們因為長期缺氧
指甲凹陷得能盛下水來
他們的血氧值常年不足80
每一口呼吸都帶著血味
很多戰友都患上了干眼癥
眼睛紅得被群眾稱為“紅眼警官”
這里不是“豪宅” 卻是最放心不下的家
2019年
西藏邊檢總站針對邊境地區
海拔高、環境惡劣等實際情況
推出了“高低海拔交流輪崗”政策
組織出于對王宇身體健康的考慮
把王宇安排到了海拔只有600米的
背崩邊境派出所
王宇得知消息后
不舍、難受、彷徨等情緒接踵而來
他想給支隊領導發個留隊申請的信息
卻又不好意思婉拒組織的好意
他在輾轉反側中編輯了很久
直到天亮也沒發送出去
離開那天
車窗外雪花飛揚
王宇的眼淚模糊了雙眼
“馬攸橋這地方怪得很
沒來的不想來,來了的不想走!”
低海拔反而讓他“缺氧”了
背崩鄉位于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最深處
最低處海拔僅400米
派出所面朝雅魯藏布江 背倚青山
如同世外桃源
一下子到了“舒坦地兒”
王宇反倒有點不適應
在背崩的日子里
馬攸橋時常出現在他的夢里
郁郁蔥蔥的“森林氧吧”
反而讓王宇“缺氧”了
失眠的夜里他慢慢明白
最珍貴的精神養分
不在“溫室”的空氣里
而是在馬攸橋呼嘯的風中
于是
王宇便向上級鄭重遞交了返調申請
回到那片他魂牽夢繞的無人區
可是在許多人看來
王宇的這個決定太“傻”了
可王宇卻覺得很值
馬攸木拉山
藏語的意思是“母親的恩惠”
2021年 王宇的女兒出生了
他給女兒取名“悠悠”
寄托著自己對馬攸橋
滿滿的深情
他在無人區制造“氧氣”
終于回到馬攸橋
王宇有了一種歸家的感覺
經歷了短暫的背崩之行
他開始重新理解自己的崗位
甚至是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他牽頭在檢查站建成“219愛心驛站”
24小時提供抗高反藥物、氧氣瓶、生活用品
容納群眾免費留宿
他結對幫扶牧區困難群眾
牧區的孩子稱他是“發光的雪豹”
被他救援過的游客
時隔十三年專程回到馬攸橋來感謝他
被他幫助過的群眾
偷偷把小羊羔拴在檢查站鐵門上送給他
2023年7月
根據高低海拔交流政策規定
組織再次將王宇調整至低海拔單位工作
得知消息后 王宇一個勁向領導“說情”
想繼續當馬攸橋的“釘子戶”
當得知可以繼續留在馬攸橋后
他沿著檢查站慢悠悠地走了一圈
那一刻 他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用十五年的青春來擁抱“馬攸橋”
很多人覺得王宇“傻”
可王宇卻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為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戰友
干著自己熱愛的事
十五年來
王宇在堅守中見證了馬攸橋的變化
光伏板替代了柴油發電機
鐵皮房被改造成帶地暖的營房
艱苦惡劣環境下的馬攸橋
已經盛開出了美麗而又倔強的花朵
王宇用十五年的青春
把自己“釘”成了祖國邊境線上
最特殊的“釘子戶”
把自己釘成
守護祖國山河的青春坐標
來源:國家移民管理局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