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這個名字這幾年在全國老百姓耳朵里出現得越來越多。
國家光明面上砸下6700多億,規劃面積頂3個紐約市,宣傳時說是“千年大計”,可這么大的投資、這么高的期待,如今七年過去了,雄安到底建成啥樣?這錢花得值不值?
一、
雄安新區的位置,可不是隨便一拍腦袋定下來的。它正好夾在北京、天津和保定中間,離北京也就一百公里。原來這塊地方沒啥名氣,就是河北的雄縣、容城、安新三縣,經濟普通,地廣人稀。可有一樣寶貝——白洋淀,華北最大的淡水湖,水資源、生態底子都不錯。
國家為啥要在這建個大新區?最根本的原因,是北京人口多、房價高、交通堵、霧霾重。北京很多單位和企業擠在一塊,不僅城市壓力大,發展也受限。
中央下決心,要把北京那些跟首都核心功能沒直接關系的單位(比如央企總部、大醫院、高校)統統搬出來,疏解壓力。這些功能往哪搬?雄安就成了首選。
但雄安又不是簡單的“搬家”。中央的算盤,是要在這兒搞出一個綠色、智能、宜居的現代大城市,成為全國城市建設的新樣板。
目標是到2035年,能承接200萬到250萬人口,和北京形成“主副中心”,帶動整個京津冀地區一體化發展。
新區的規劃也很有講究。起步區100平方公里,中期200平方公里,遠期達到1770平方公里,差不多3個紐約那么大。城市布局以公園綠地為主,建筑高度普遍不高,強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是大拆大建,而是一步步“畫大餅”,慢慢來。
二、
七年過去,國家和河北省的投資,一筆筆地砸到了土地上。很多人關心,這些錢到底花到哪兒了?新區的樣子到底變成了什么樣?
剛開始,雄安就是一片農村,交通不便,配套設施幾乎為零。這幾年,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
最顯眼的,是交通。一條條高鐵、公路通了進來。京雄城際鐵路2020年底通車,從北京西到雄安站只要50分鐘。京雄高速、津雄高速、固保城際、京石城際等,把雄安和北京、天津、石家莊連成一片。新區內部,主干道修得又寬又平,地下還有全國領先的綜合管廊,電線、水管、燃氣、網絡全埋地下。以后修路不用再挖馬路,城市更干凈整潔。
城市建設也有大動作。新區核心區樓宇4000多座,建筑面積4300多萬平方米。智能化、綠色建筑成了標配,屋頂太陽能、節能玻璃、地下車庫、空中花園,樣樣齊全。公園、廣場、濕地、湖泊,分布在城市各個角落。有人說,雄安現在就像一個巨大的“公園城市”。
白洋淀的治理是新區的重頭戲。過去這湖因為污染,水質差,甚至一度發臭。新區成立后,政府下狠功夫,先清淤、再修污水廠,控制周邊排污。
如今,白洋淀水質提升到Ⅲ-Ⅳ類,有的地方甚至能看到魚兒暢游,野鴨子、白鷺又回來了。
新區森林覆蓋率也從10%提升到40%,公園、林帶、濕地越來越多,夏天去那兒,空氣清新,水草豐茂,景色大變樣。
新區不是只蓋房子種樹,還得有產業。國家的思路,是讓高端高新產業“先行”。中國星網、華能、中化、中礦等央企總部或二級公司,已經陸續搬過來,帶動上下游企業跟著落戶。
新區還打造了互聯網產業園、科學園、金融島等,數字經濟、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逐步聚集。
北京交大、科大、林大等高校也在新區建新校區,未來還計劃引進更多高校和科研機構。中關村科技園分園、創新孵化器項目也都落地。新區的產業氛圍逐步形成,但和深圳、浦東當年“爆發式”發展比,速度還是慢了不少。
雄安提出要做“未來之城”,數字化、智能化是重點。路上跑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已在試點,紅綠燈能自動調節,路燈桿子上裝了5G基站和空氣監測設備。
城市運行中心通過大數據管理交通、治安、環保等,還能網上繳費、停車、辦事。雖然有些功能目前還主要是試點,但科技感十足,吸引不少年輕人關注。
三、
安置房和社區服務
新區拆遷涉及大量農民,搬家是頭等大事。政府提前規劃安置房,基本都是精裝修,拎包入住。2023年,已建成安置房13萬多套,社區食堂、超市、健身房、物業服務配套齊全。居民普遍反映,住得比原來寬敞、舒適,生活便利度大大提升。
剛開始新區學校、醫院不多,家長們有些不放心。這幾年,北京四中、宣武醫院等名校名院陸續開分校和分院,教學質量和醫療水平逐步趕上。雖然比不上北京大城市,但比起原來農村水平,已經大大改善。
央企來了,園區建成,帶動了不少就業崗位。年輕人在產業園、園區公司上班,月薪五六千不難。中年人、老年人也有工地、超市、社區服務等崗位可選。新區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生活壓力比全國平均水平小。
新區的廣場舞、夜市、社區活動日益豐富。公園綠地成了居民遛彎、鍛煉的好去處。節假日,周邊百姓也常來新區逛街、游玩,城市“煙火氣”慢慢起來了。
四、
雖然大樓建起來了,路通了,但不少人覺得雄安現在還是“像個大工地”。人口還沒達到預期,部分配套還沒完全到位。高端產業和人才引進面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競爭,短期內吸引大規模人口流入有難度。
新區房價被嚴格管控,安置房多,商品房少。這樣有利于本地居民安居,但短期內投資和消費動力不足。未來如何平衡市場活力、房價和百姓需求,還需要摸索。
雄安不是第二個深圳、浦東。它的定位是協同京津冀、疏解北京功能,加上生態優先、創新引領,能否成為全國城市建設的新樣板,還需要時間檢驗。對全國來說,這樣大手筆的投資和規劃,能不能實現“千年大計”,還需要一代代人接力。
中國投了6700多億建雄安,面積頂3個紐約,如今變了啥樣?城市雛形已現,交通方便,環境變美,產業起步,百姓生活改善。但新區要想真正成為“未來之城”,還需解決產業活力、人口流入、生活氣息等現實問題。雄安的路才剛開頭,能不能成,還得靠時間,也得靠每個人的努力和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