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趙苑旨 楊林宋)“患者接觸冷空氣后癥狀加重,是否考慮非過敏性哮喘?”“環境控制對塵螨過敏患者是否真的有效?”……
5月9日至11日,中國醫師協會第八屆變態反應醫師分會年會在天津舉辦。在備受關注的workshop分會場上,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及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等30余家三甲醫院的醫護人員齊聚一堂,覆蓋耳鼻喉科、兒科、變態反應科等多個學科,通過“沉浸式”實操演練深入探討變態反應疾病的診療策略。
5月9日,多位醫護人員在現場學習如何規范進行過敏原皮內試驗。主辦方供圖
在病例分析環節,北京協和醫院醫生以一位35歲過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的診療過程為例,引導學員分組討論病人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方案等。
“變態反應科是一新興交叉學科,目前全國有變態反應專科的醫院仍然很少,從事變態反應專業的醫生和護士更少,相比逐年增高的變態反應疾病的患病率,需要大力推動變態反應學科的建設。近年來全國各地醫院相繼成立了變態反應中心或者學科,但關于變態反應疾病的診療流程,尤其是過敏原的檢查和脫敏治療,仍有諸多疑惑,但這恰恰是該專科的特點,需要大力進行培訓和普及。”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的支玉香教授介紹,本次年會專門設立了workshop環節,指導老師是來自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的醫生團隊和護理團隊,希望通過一個變態反應的典型案例,真實再現變態反應科對過敏性疾病的診治情景。提升學員對變態反應疾病的診療能力,助力變態反應學科的發展。
為了增加學員的直觀感受,現場同步進行過敏原皮內試驗操作演示,護士團隊詳細講解注射手法、結果判讀及風險控制。“每個皮丘間距必須大于5厘米,否則可能連片影響判斷。”來自北京協和醫院 的一位王青護士長手持模擬臂演示時強調,學員們紛紛用手機記錄下這一關鍵操作細節。
“變態反應疾病是全身性疾病,諸如鼻炎、哮喘等慢性疾病,已成為嚴重影響我國居民健康、加重疾病負擔的重要因素。當前,非變態反應專科醫生在全身性過敏性疾病的整體管理方面尚存在知識局限,尤其是對過敏原的檢查和脫敏治療方面仍有許多知識點需要進行培訓,為此,本次大會創新性地引入了實操教學新模式,旨在全方位的提升醫生對過敏患者的綜合診治能力。”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醫生李論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婦幼保健院的兒科醫生巴愛平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感嘆道:“現在許多患兒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強烈的過敏反應。特別是在內蒙古地區,對蒿屬花粉過敏的患者相對較多。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過敏測試方法,尤其是針對蒿屬花粉過敏患者的皮下脫敏治療和皮膚點刺試驗,回去就可以在我們醫院剛成立的呼和浩特市兒童變態(過敏)反應中心中應用。”
江蘇省南京同仁醫院的護士王靜靜也分享道:“過去做皮試時,總是擔心手法有誤差,現場經過專家老師的指導,用模擬器練習后,準確的手法及方法是需要專業訓練的,刺入深度和藥液的吸收的控制直接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本次workshop首次引入“理論-實操-辯論”三維教學模式,為參訓學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學習體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