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場“靈活就業媽媽崗”——“學無紙境”報紙創意模型系列課程培訓活動在徐匯區凌云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舉行。寶媽曉鳳初遇模型技藝,創作熱情被點燃。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那些曾被當作廢品的舊報紙,成為精巧的藝術品——栩栩如生的外白渡橋、靈活轉動的摩天輪、可拖拉的黃包車、聲控感應的城堡……曉鳳驚嘆不已。
凌云街道自開設“靈活就業媽媽崗”以來,由最初的一位成員,發展到如今60多名,還開設了“靈活就業媽媽崗”培訓基地,結合社區需求推出的“靈活就業媽媽崗”工作坊系列,由非遺立體紙藝代表性傳承人帶來的報紙模型工作坊。
“從前報紙的終點是垃圾房或廢品站,如今卻成了藝術品的起點。”舊報紙的華麗蛻變,生動詮釋了綠色發展的深刻內涵。工作坊后續崗位涵蓋環保、市集、手工藝、社區服務等多個領域,不僅為媽媽們提供了靈活的工作時間,助其更好地平衡家庭與工作,同時也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
通過系列課程的學習,曉鳳不僅掌握了紙棍編織、結構塑形等核心技法,眼下已經以助教身份參與市集推廣。她負責引導體驗環節時深刻感受到居民的積極互動,以及對非遺文化的熱情。通過市集,從學員到助教,她也清晰地捕捉到一些潛在客群,一種新的職業可能性在心中萌芽。
學員曉鳳通過多次實踐嘗試,以扎實的作品表現獲得授課機會。眼下,還有部分學員通過基礎材質制作實現計件收益。讓她們從家庭主婦到手藝人,看到了靈活就業創收的可能。
曉鳳也說,在市集與孩子們共同制作報紙模型的過程,成了最生動的環保課堂。孩子們現在會主動分類廢紙,還會變廢為寶,更是從中學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眼下,“媽媽創作社群”人數不斷增長,形成線上組團接單、線下市集展銷的新模式。曉鳳說,與其他寶媽們共同學習,互動交流也讓彼此之間收獲了珍貴的友誼,拓展了社交圈。
“我們將會設立‘媽媽設計師’職級體系,優秀學員可參與商業訂單研發,并打造‘媽媽智造’品牌,開展定制禮品與文創衍生品市場。同時,會與學校共建線下美育課程和線下開發親子作業課程。”工作坊相關負責人透露了“靈活就業媽媽崗”從工作坊到產業生態的發展藍圖。
“靈活就業媽媽崗”只是一個縮影。凌云街道將“保民生、促就業”作為街道重點工作,并著力開設創新品牌,“靈活就業媽媽崗”隊伍更是日漸壯大。街道受理中心更是聯動各居委打好緊密“配合戰”,結合居委走四百,充分運用“4+3+2+1”的全鏈條式工作法,即“四心”(細心排摸、耐心引導、用心推薦、熱心解難”,“三打”(打通信息流、打好配合戰、打造滿意度),“二講”(講政策、講案例),加上“一個AI”輔助的工作模式,努力提升轄區就業率。截至今年一季度,失業人員成功實現就業276人,就業成功率提升6.66%,比去年第一季度的就業率上漲了55.93%。
凌云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后續將繼續提供更多元化的崗位設計、更精準的就業服務,為各類人群創造彈性崗位,企業從多元勞動力中汲取活力,社區在共生共贏中煥發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