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十年(1805),29歲的昭鏈襲封成為第八代禮親王。禮親王府失火,珍寶及印縵全部被焚。嘉慶帝賜銀一萬兩,同時賜給許多衣帛助他重建府。
昭鏈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父名永思,原封康親王。他與魏源、龔自珍、紀昀、袁枚等名士均有往來。父親禮親王永恩在乾隆朝時,因受事牽連,從此不大過問政治,以文學藝術自娛。受時代的影響和家庭環境的熏陶,昭鏈從小也愛好詩文,但他撰寫的詩、文大多散佚,纂輯的《禮府志》也未印成書。昭鏈勤于筆耕,他留給世人的是一部很有名的筆記《嘯亭雜錄》,書中記載了大量清朝典故、滿族習俗和貴族官員的逸聞軼事。
在生活上,除喜好文學,昭璉還特別喜好戲劇。他不僅是戲迷,還因為過分親近戲子,受到朝廷言官糾舉。他說,這些人迎歡賣笑,雖然是常態,但其中也有深知大義者。
昭璉雖為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從小受過系統的教育,文思敏捷,才華橫溢,但性格暴戾,妄自尊大,還因此丟掉了王爵。禮王府有個田莊管家姓程,歷年并未欠租。但昭鏈并不滿意,想增加他的田租錢。清政府規定國家對農民“永不加賦”。所以莊頭據理不從。昭璉惱羞成怒,派護衛到程家抄沒家產、拆毀房屋、搶割莊稼,又下令將程家六人圈禁并施酷刑。此事被一封匿名揭帖告到了嘉慶皇帝面前。嘉慶二十年(1815),因虐下獲罪,革除王爵,交宗人府禁閉3年,其名下的地產也被悉數沒收。
昭璉從此斷了走仕途想法,一門心思撲到歷史著述方面。他遷居西直了大街路北一座不太惹眼的宅院,自號“汲修主人”“檀樽主人”,從此終生著書寫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