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克勤郡王是岳托系禮親王代善的長子岳托,克勤郡王是其死后的追封,為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克勤郡王岳托,最初被授予臺吉,繼而封為貝勒。岳托很早就投身戎馬生涯,自幼隨祖父努爾哈赤征戰各方,功勞卓著,以驍勇善戰和擅長謀略名冠后金。
由于岳托很早就支持皇太極,因此,皇太極即位后,岳托因軍功卓著被封為成親王,主管兵部,成為八旗軍事集團的核心人物、滿洲第四號人物。此后,岳托與皇太極的關系卻發生了變化。岳托是很有正義感的人,他對皇太極的一些舉措很不滿,而且對皇太極小題大做、借題發揮地打擊異己頗有微詞。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分歧與矛盾,皇太極開始對他排擠和打擊。
作為代善的長子,岳托不光繼承了父親的智勇,同時也為本族繁榮作出了貢獻,可惜他英年早逝。岳托的后事辦得極為隆重,清太宗下旨追封已故多羅貝勒岳托為克勤郡王,備各色祭品祭奠不算,當和碩親王以下、牛錄章京以上皆集于岳托墓所時,太宗特遣禮部官讀冊致祭,祭文頌揚了岳托的征明之功外,還表達了太宗“不勝悲悼之情”。論功行賞時,岳托雖逝,太宗仍賞馬5匹,駱駝兩峰,銀萬兩,賞格僅次于多爾袞。
后來,清廷為岳托立碑紀功,配享太廟,入祀盛京賢王祠,并以克勤郡王之爵世襲罔替。這樣,在清代“八大鐵帽子王”中,岳托與其父代善獨占兩席之位而青史留名。
克勤郡王府還和《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些關系。曹雪芹十幾歲時,他跟隨家人發配來到了北京,在北京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如北京植物園等,他還常去克勤郡王府走動。
當時克勤郡王府是清廷封給岳托后人的三處府邸之一,是規模最大的。克勤郡王的后代習慣把西邊的平郡王府稱為“西府”,把東邊諾尼的貝勒府稱為“東府”。西府的面積比其他鐵帽子王王府要小,但布局緊湊合理,建筑精致。
曹雪芹和平郡王福彭(入關后的第一位克勤郡王慶恒的養父)是親戚關系,因此,曹雪芹定居北京時常在東西二府走動,因此有可能新文化街東的克勤郡王府和街西的諾尼府是榮寧二府的原型。曹雪芹與福彭交往有二十多年時間,據說關系非常好。福彭死時,曹雪芹正在創作《紅樓夢》。書中所寫富家生活,既有破落前曹家生活的實錄,也有采自其他的王公家庭。平郡王府是當時極顯赫的貴族家庭,又是曹雪芹至親,曹雪芹目睹其家的奢華與排場,印象必是極深刻,故能對18世紀滿人貴族的富家生活,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民國時期,最后一代克勤郡王晏森將王府售給了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熊希齡為住宅,自己拉起黃包車為生。而熊希齡一生頭銜眾多:“湖南神童”“民國總理”“世界紅十字會中華總會會長”“平民慈善家”等等。
熊希齡自幼便接受嚴格的家教,一心向學。熊希齡六歲在鳳凰鎮發蒙,據傳,他“聞一知十”,《三字經》只用了三四天便背得滾瓜爛熟。因為稟賦出眾、好學深思且勤奮過人,熊希齡在少年時代便聞名遐邇,被譽為“湖南神童”。他15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后點翰林。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
由于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辭職。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業,創辦香山慈幼院。在此期間,他邀請蔣夢麟、胡適、李大釗、張伯苓等數十位當時著名的教育家,擔任香慈評議會的評議員。出謀劃策,一塊幫助慈幼院辦教育。
1926年,新的教育宗旨確立:本院為救濟孤貧兒童,施以發達身心之完善教養,以植立德智體群四育之基礎,而能獨立生計,適應社會需要,以養成健全愛國之國民宗旨。
熊希齡窮其后半生之力從事慈善教育事業,他曾將自己的家產全部捐給了社會慈善教育事業。
克勤郡王府吳清初“鐵帽子王”王府之一,位于西城區新文化街(原石駙馬大街)西口路北。多羅克勤郡王歷十三代十七王,后一度曾為民國知名人士熊希齡的住宅。建國后在克勤郡王府被用作石駙馬二小的校園,后更名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現在由政府重新修建克勤郡王府,做為旅游景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