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覺得瀘州納溪不怎么樣?那可大錯特錯!無論是游玩還是美食,納溪都是當之無愧的天堂。雖然瀘州文旅并非聲名遠揚,但納溪卻能獨當一面,要是再稍加努力,它完全有潛力像榮昌一樣火爆。接下來,就帶你深入了解納溪的獨特魅力,這絕非信口雌黃。
納溪雖為瀘州的一個區,面積卻比江陽區和龍馬潭區加起來還大,所以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歷史角度看,納溪的歷史底蘊深厚,絕非瀘州的附庸。瀘州古名江陽,是擁有兩千年歷史的名城,而納溪的歷史長度與之相近。
從古到今,納溪跟瀘州的關系都是緊密相連。春秋戰國時屬巴國巴郡地 。西漢至西晉為江陽縣地;成漢時江陽郡被夷僚占據,郡治寄他處,后復故土;東晉穆帝時在今大渡口鎮置漢安縣,初屬江陽郡,后為東江陽郡郡治 ;南北朝為綿水縣地;隋時分屬瀘州、江安、漢安等縣地。
唐屬江安、涇南縣地 。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 年),在永寧河入長江河口置納溪寨 。南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 年)升納溪寨為納溪縣,先屬瀘州,后屬江安州 。此前還曾有漢安、九支、涇南等縣城設置,又先后廢止。
元明清時期:元、明、清三代均屬瀘州管轄 。元代屬四川行省南道宣慰司重慶路瀘州 ;明代屬四川行中書省瀘州直隸州,后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瀘州直隸州 ;清代順治時屬四川省瀘州直隸州 ,雍正時江北鄉部分地劃給瀘州,嘉慶時屬川南永寧道,光緒時縣域又有減少 。
民國元年(1912 年)屬川南軍政府,后屬下川南道、永寧道 ;民國十八年(1929 年)撤銷永寧道,直屬四川省政府 ;民國二十四年(1935 年)隸屬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
1949 年 12 月 3 日解放,12 日成立納溪縣人民政府,隸屬瀘縣專署 。此后先后改屬隆昌專署、瀘州專署和專區等。1983 年 6 月劃歸瀘州市管轄 。1996 年 7 月 1 日撤縣建區,為瀘州市納溪區。
在地理上,納溪更是神奇。這里有江有山,在海拔普遍偏低的瀘州區域,地勢漸漸隆起,打古的普照山更是瀘州轄區內除敘永、古藺外較高的山脈之一。
獨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量地貌奇觀,長江邊的頭脊梁、丹霞地貌的天仙洞、與合江共有的鼓樓山,能滿足探險愛好者的腳步。清末民國初,以劉金娃碉樓為代表的碉樓群遍布納溪多個鄉鎮,獨特的碉堡民居建造風格,堪稱川南一大特色。
自然與人文的交融,為納溪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護國巖和棉花坡承載著紅色文化印記,與川滇黔的連接,造就了鹽茶馬古道的歲月滄桑。納溪還是世界上每年最早產茶的寶地——納溪特早茶聲名遠揚。
而在美食方面,納溪更是備受眷顧。榮昌鋪蓋面,價格實惠、味道絕佳;滑肉豆花令人欲罷不能;白節素豆花,5 元一碗還能無限續加,搭配甑子飯堪稱一絕;
渠壩豆腐干是省級非遺特產,豆香濃郁、口感有嚼勁;打古手工苕粉質地細膩,煮火鍋、煮湯都很入味;天仙枇杷果肉飽滿、汁水豐富;納溪泡糖香甜酥脆;五分火鍋價格親民、菜品新鮮;35 年歷史的宋氏鍋盔,即便藏在打魚村農貿市場角落,依舊顧客盈門;瀘天化涼皮卷 3 元一份,味道獨特;護國巖的醋更是地方調味品中的佼佼者。
這些還只是納溪美食的冰山一角,要是找個地道的老納溪人,能給你講上三天三夜。
納溪擁有如此豐富的財富和優勢,只要合理利用,何愁沒有人氣和收益?老天對每個地方都是公平的,或許缺的只是發現的眼睛和推薦引導的決心。但無論如何,有熱愛生活的人在,納溪終究會越來越好,吸引人們欣然前往,滿意而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