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22日,開國上將許世友病逝,他曾長期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晚年又選擇在南京生活,噩耗傳開后,南京軍區的一眾干部都趕來送最后一程。
沒過多久,許將軍的遺體告別儀式也在南京舉行,老戰友王震從北京飛來后,特意當面叮囑了聶鳳智和向守志:你們聯名寫篇文章,悼念一下許世友吧。
對于這件事,跟許世友交情極深的聶鳳智早有規劃,但他沒想到的是,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向守志卻在最后署名及發表的關頭猶猶豫豫,耽誤了數日時間。最后還是聶鳳智發了一通火,悼念文章才得以刊載。
許世友、聶鳳智、向守志都擔任過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還是聶鳳智的繼任者,有這個傳承在,按道理來講肯定會予以諸多照顧,為何向守志卻如此反常呢?
一、三位南京軍區司令員的淵源
1955年軍區改制,原華東軍區主體成為了南京軍區,由許世友出任司令員。他在這個職務上工作了近17年,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助手就是聶鳳智。
兩人自土地革命時期就開始并肩作戰,許世友在紅4軍當團長時,聶鳳智在同一個軍做排長;許世友在紅9軍當副軍長時,聶鳳智是其麾下副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許世友在膠東打紅一片天,聶鳳智1940年時也帶著一批干部入魯,先出任“抗大”一分校膠東支校校長,后上前線擔任過膠東威海軍分區司令員、第5旅旅長。
到了解放戰爭,聶鳳智仍跟隨著許世友,許擔任9縱司令員時,聶是參謀長兼25師師長;許負責統率山東兵團后,聶繼任為9縱司令員。
建國以后那更不用說,許世友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聶鳳智一直是他的重要助手,運動期間許世友本想帶著聶鳳智一起進入大別山,但聶知道自身的處境,只能拒絕。
后來聶鳳智吃了不少苦頭,許世友看準時機將他救出,從此兩人都過得比較順利。1973年八大軍區對調,丁盛接任南京軍區司令員,聶鳳智仍留在南京。
1977年丁盛被撤職,聶鳳智接過重任,5年后,向守志繼聶鳳智的班,成為新的南京軍區司令員。
雖然向守志不似聶鳳智那般與許世友關系密切,但他也很崇敬許世友,不想在悼念文章上署名,絕非有什么過節。
早在紅軍時期,兩人就有過聯系,當時紅四方面軍進入川陜發展,出生于四川宣漢的向守志滿心投奔革命,但由于年紀偏小被婉拒,他只能先去游擊隊工作,配合主力作戰。
有一次許世友率部在川北被圍,碰巧向守志這支游擊隊在周圍活動,意外的殺出幫了許世友大忙。1934年向守志與游擊隊全部正式參加紅軍,開始跟許世友在同一支隊伍戰斗。
抗日戰爭前期,許世友擔任過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旅長,向守志是386旅麾下一員。只不過許世友很快被調離,向守志則繼續在129師這條發展線上戰斗,兩人生涯就此錯開。
對于許世友這位老首長,向守志始終心存敬意。1985年初,許世友查出血液異常,后來復查時發現肝有問題。
南京軍區多次組織醫生會診,但沒辦法確定究竟是肝硬化還是肝癌,勸許世友去北京住院治療,許堅決不去,還說要死就死在家里,誰也不能把自己送到醫院去。
時間進入9月份,許世友的身體每況愈下,昏迷的時間越來越多,身上也出現了符合肝癌的明顯癥狀。醫護人員會診后認為他必須立即入院治療,甚至下達了病危通知書。
即便如此,許世友身邊的工作人員還是不敢做決定,大家都知道老首長的脾氣,擔心遭到責罵。
有一次許世友暈倒在家中,本該馬上送到醫院的情況,還是沒人敢做主,甚至許世友的兒子也只能干著急,最后還是向守志拍板:趕緊送去醫院,老首長發火是之后的事,有什么問題來找我。
這種關心,非常難得,從中也可看出向守志不存在怨恨許世友,既然如此,為何他接下來又猶豫了兩次呢?
二、向守志的擔憂,惹聶鳳智怒火
許世友病逝后,一眾老部下都極為痛心,悼念文章很快就寫好。聶鳳智審閱過后,送給軍區司令員向守志,希望盡快發表。
向守志的回復是很快,認為應加上徐深吉和羅應懷的名字,這兩人也是許世友的老部下,感情非常好。
聶鳳智馬上親自去聯系二人,對方都同意了,可就在此時,向守志委托秘書聯系聶鳳智,轉達“自己不參加署名”的意思。聶鳳智聽后沉默半晌,還是按這樣說的來做了。
然而,署有聶鳳智、徐深吉、羅應懷三人名字的悼念文章,遲遲不見軍區報紙轉載刊登。聶鳳智一開始還沒多想,幾天后就感覺不對勁了。
他雷厲風行地趕往向守志的辦公室,直接問道:你們這種態度,到底是對誰有意見?許司令還是我?這樣的問題向守志根本無法回答,只得苦笑,幾天后那篇文章終于得以正式報道。
其實向守志也有難處,他身處的位置注定了很多事情不能憑個人喜惡去做。許世友有件事情在當年還是有爭議的,即他得到中央特批允許土葬。
當時移風易俗正在全國進行,如果向守志這種在職的大軍區司令員也大張旗鼓地悼念許世友,那別人會怎么想?會不會發出質疑的聲音?有了這個特例,那別人是不是也可以成為特例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鄧公為了盡可能減少爭議,曾要求許世友葬禮低調進行。所以不署名也好,推遲發表文章為好,向守志也是無奈才為之。
歷史上南京軍區本就跟許世友很親密,中央已經破例,南京軍區再那么積極,勢必惹得更多風言風語。為了不引起風波,向守志只能慎之又慎。
要是論個人角度,向守志對許世友還是很有感情的,2006年的一件往事足以體現。
這年向守志的一本回憶錄要出版,當他得知出版社將價格定為58元一本時問道:“許世友老司令員的書是多少錢一本?”
聽到“50”的答案后,向守志連連搖頭:我的書價格不能超過許世友老司令員的。出版社的工作人員一再解釋是“書本更厚、內容更多、物價上漲”等方面的客觀原因,但向守志堅持不肯退步。
最終,向守志的書定價為47元,他這才點頭同意發行。此事能看出一點——向守志對許世友的尊敬是發自內心的,不會有人走茶涼的情況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