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勁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原名蕭玉成,男,湖南長沙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
蕭勁光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與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此后在紅十一軍、紅五軍團、紅七軍團等擔任政委職位,并跟隨中央紅軍進行戰略轉移;在陜北擔任紅二十九軍軍長、中央軍委參謀長、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其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副總司令員兼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一前線指揮部司令員、12兵團司令員,指揮四保臨江、長春圍困戰、衡寶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三大艦隊以及主持海軍發展方針。
早期生涯
1903年1月4日,蕭勁光出生于湖南長沙岳麓山鄉一貧農家庭。1919年,在長沙長郡中學讀書。1920年8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4月,和劉少奇等一到蘇聯,并進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次年轉入蘇聯紅軍學校。1922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春回國,到安源參與組織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1925年秋,奉命到國民革命軍第二軍6師任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并率部參加北伐,參加了南昌會戰、進軍閩北、攻克南京等戰役。
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同年9月初,奉命第二次到蘇聯,進入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學習,并于1930年畢業回國。之后,蕭勁光到閩西蘇區,任閩粵贛軍區參謀長,并兼任閩西彭楊軍事學校校長。1931年11月,出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后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12月18日,任由寧都起義部隊改編的紅五軍團政委[4],此后率部參加贛州、漳州、水口等戰役,后北上開辟建寧、黎川、泰寧根據地[5]。1932年12月30日,任建黎泰警備區司令員兼政委。
1933年,兼任紅十一軍政委,率部參加黃陂、東陂戰役,參與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同年4月,任閩贛省軍區司令員,率部配合東方軍入閩作戰;8月,奉命回閩贛省軍區。之后因為國軍主力進入,黎川失守。10月28日,蕭任紅七軍團政委。1935年6月,蕭勁光被撤銷處分、恢復黨籍,并擔任紅三軍團參謀長。1936年3月,到達陜北后的蕭勁光兼任紅二十九軍軍長;1937年2月,任中央軍委參謀長。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8月,參加籌備和出席洛川會議。會后,任八路軍后方總留守處主任。1937年12月,擔任留守兵團司令員,指揮多次河防戰斗,保證了中共中央的治安與防衛工作,并保護與各根據地聯系暢通,之后率領留守兵團各部進行大生產運動。1940年,其同王若飛一道為解決晉西事變與閻錫山談判,促使協定締結。1942年9月15日,蕭勁光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5年10月,蕭勁光奔赴東北,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副總司令員兼參謀長,負責東北部隊的整訓工作和后方建設。1946年11月,與陳云一同到南滿,任南滿分局副書記兼遼東軍區司令員,此后指揮四保臨江戰役,改變了東北戰場的戰略局勢,后又參與夏秋冬攻勢。1948年5月起,蕭勁光指揮東北野戰軍第一前線指揮部司令員,與蕭華一起率部組織長春圍困戰,并攻占長春, 在迫使長春國軍投降后,南下參與遼沈戰役的沈陽外圍作戰。
1948年11月,率東北野戰軍四個縱隊,進入山海關參加平津戰役。1949年1月,任第12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率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進軍武漢,牽制國民黨軍白崇禧部。5月17日,攻占武漢,任武漢市警備區司令員。8月4日,攻占長沙,任湖南軍區司令員、長沙軍管會主任,并整頓改編地方武裝。同年九月至十月,指揮六個軍部隊參加衡寶戰役,全殲國軍白崇禧部四個主力師,解放軍部隊挺入華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蕭勁光奉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領導機關。1950年1月12日,蕭勁光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并兼任大連海軍學校校長和政委。同時,還參與組建海軍航空學校、海軍炮兵學校等海軍學校的籌建和擴建工作。8月,主持召開了海軍建軍會議,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的早期建設具體方針為“建設一支現代化富有攻防力的、近海的、輕型的海上戰斗力量”的建設方針和開展海上破襲戰的思想;并著手組建中國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初步構建中國海上防御體系。1952年4月,率代表團赴蘇進行訪問,解決海軍的武器裝備問題。1954年,蕭勁光提出中國海軍武器裝備三個發展步驟為:爭取國外援助成套材料、設備和技術;消化吸收國外技術,進行仿制、逐步做到材料設備自給;自行設計,使用國產材料設備,完成海軍武器裝備研制。同年9月,蕭勁光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
1955年1月,蕭勁光領導海軍部隊,協同陸、空軍首次對近沿海島嶼的國民黨部隊實行聯合作戰,占領一江山島;2月,先后攻下大陳島、漁山列島、披山島等;3月,參與領導和接收旅順口。同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并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并擔任首屆國防委員會委員,此后連任兩屆。1956年6月,出席海軍首次黨代會,提出“以空、潛、快為主,以潛艇為重點”的方針。9月,出席中共八大,并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1958年9月,在福建前線指揮了海軍協同陸、空軍炮擊金門。1965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進行了八六海戰,擊沉國民黨偷登部隊的章江艦和劍門艦。同年11月,擊沉國民黨海軍臨淮號護衛艦、擊傷山海號獵港艦(烏坵海戰或崇武以東海戰)。
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發后,蕭勁光重掌海軍工作,并開始主持研制包括092型核潛艇在內的核動力潛艇和導彈驅逐艦。對此,毛澤東聲明:“蕭勁光是終身海軍司令。他在,海軍司令不易人。”
1979年6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副委員長。1980年1月,蕭勁光請退海軍領導崗位;兩年后擔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1989年3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其墓地在長沙岳麓山上。蕭勁光是最后逝世的大將。1989年4月16日,蕭勁光骨灰由合肥號驅逐艦載護撒入東海海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