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在育兒的路上,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曾抱有同樣的期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為了孩子將來能有出息,父母傾盡心力,送培訓班、買教輔書、選好學校,希望他們在學習上能夠領先一步。
但在一味重視成績、忽視品行教育的環境下,我們也越來越頻繁地聽到“熊孩子”的故事。
有些孩子學習成績不錯,卻在行為舉止上讓人搖頭嘆息,不懂感恩、沒有教養、不尊敬父母,甚至在成長過程中,越來越脫離“孝順”這個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其實,一個孩子是否懂得孝順、是否有責任感,早在他們年幼時就能看出端倪。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的一些行為,其實已經透露出將來的方向。如果我們家長不及時引導,等到問題惡化,就為時已晚。
下面這4種常見表現,往往是孩子將來可能不懂孝道的預兆,家長一定要警惕,并盡早糾偏。
01
長大后不孝順的人,從小就有4個特征,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不懂得體諒他人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見過這樣的小孩:媽媽下班后還忙著做飯、打掃衛生,孩子卻躺在沙發上玩手機,一邊嫌飯不好吃,一邊抱怨媽媽做得慢?面對父母的辛苦毫無感知,甚至還大發脾氣。
這樣的行為,表面上是任性,其實背后是缺乏“共情”的能力。
共情,是指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感知他人的情緒。這種能力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個人是否能理解和體諒他人的基礎。
而孩子缺乏共情,往往與家庭教育方式有關。許多父母習慣把孩子保護得過好,不讓他們參與任何家務,也不向他們展示生活的艱辛。
時間一久,孩子自然覺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對家庭事務漠不關心。
建議家長可以適當地安排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們體會家庭運作的不易,學會感恩與理解。
比如一起洗碗、整理房間,甚至陪父母去菜市場買菜,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都是培養共情力的好機會。
不懂尊重長輩
現在的家庭教育越來越注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但很多時候,家長在強調孩子的自主權時,卻忽略了“邊界感”的培養。
一些孩子動不動就頂撞父母,遇到不同意見就大聲喊叫、摔東西,甚至在公共場合出言不遜,讓父母尷尬不已。
這種行為的背后,是孩子對規則的模糊認知,缺乏對長輩的起碼尊重。
我們當然要讓孩子勇于表達自己,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肆無忌憚、毫無底線。
孩子需要知道,在表達自己的同時,也必須尊重他人,尤其是年長者。
建議家長要為孩子設立清晰的行為準則,比如“說話要有禮貌”“意見可以表達,但不能攻擊別人”“與父母有分歧要用平和語氣溝通”等。
同時也要以身作則,尊重長輩,孩子才會潛移默化地學習這種態度。
不知感恩
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不僅不會心疼父母,還可能在將來責怪父母沒有“給他更好的”,甚至在父母年老時疏于照顧。
究其根源,是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把“愛”變成了“溺愛”。
只要孩子開口,無論多么無理的要求,家長都會不惜一切去滿足。
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只要我要,就能得到”的思維慣性。
當他們逐漸長大,遇到父母無法滿足的情況時,就容易產生抱怨、甚至怨恨心理,把父母的付出看作理所當然。
建議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區分“需要”與“想要”,該滿足的需求要滿足,不合理的請求要學會拒絕。
適當的挫折與等待,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課題。此外,不妨多與孩子聊一聊家庭中的付出,讓他們明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過度依賴父母
一個從小就被安排好一切的孩子,很容易變得沒有主見、遇事慌亂,哪怕長大成人,也習慣性地依賴父母,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的孩子十幾歲了還不會洗衣做飯、不會自己整理書包、寫作業也要父母陪著,甚至選擇大學、決定工作方向也得父母拿主意。
這種“巨嬰式”成長方式,最終會讓孩子變得脆弱,遇到一點挑戰就容易退縮。
電視劇《都挺好》里的蘇明成,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他從小被媽媽過度包辦,長大后變得懶散、沖動、不負責任,生活中處處需要他人照顧,令人痛心。
建議教育孩子的過程,是一場逐步“放手”的修行。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從小讓他們自己收拾書包、安排時間表、管理零花錢等。
在做決策時,也要鼓勵他們表達意見、獨立思考,而不是一味替他們做主。
果媽寄語
曾有人說過:“在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藏著一個問題家庭。”孩子的品行,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家庭中一點一滴塑造而來。
我們不能只盯著孩子的分數和名次,而忽略了他們作為“人”的成長。孝順、懂禮、尊重、感恩,這些看似“老套”的品德,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堅實的立足之本。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不該急著責備,而要反思自己的引導是否得當。別再用“孩子還小”來搪塞所有行為,孩子的教養,是要從小開始培養的。
愿我們都能做一個有遠見的父母,教出有擔當、有責任、懂感恩、知孝順的好孩子。
?圖源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