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Pixabay
【編者按】今天正值母親節,為了給陪伴陷入心靈困境的子女,以及自身也面臨心靈挑戰的母親們以支持和幫助,渡過帶來了“你是媽媽,你也是你”主題心理咨詢優惠活動,精選了約20名擅長母親與女性議題的渡過簽約咨詢師,以五折優惠為媽媽們提供服務,每位咨詢師開放三個名額
同時,渡過精選了幾則故事和感悟,希望幫助孩子媽媽們明晰自己面臨的挑戰所在,以及要改變、努力的方向,并看到改變的希望。
1
切斷創傷代際傳承
抑郁青少年的很多家長,在內心深處存在隱痛,這個隱痛傳承自家長自身的原生家庭,并在陪伴自己的孩子時,無意識地激發出來,并波及到孩子——
??
當女兒確診抑郁,我才意識到,肩上的擔子已經讓我脆弱不堪,更還有媽媽和哥哥們向我傾訴后我心里升騰起來的憤怒的威力——我和老公自己帶孩子,每天接送孩子,輔導作業,早上抱著還未睡醒的上幼兒園的老二,在樓道里大聲催促老大出門,晚上心急火燎、爭分奪秒地趕地鐵回家接娃,就像迎接一場場戰斗;工作上的壓力對于我這個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來說,也頗為艱難。
自己小家庭的事務已經讓我疲于應付,不僅沒有富裕能量排解家人給我的負面情緒,反而會把負面情緒轉嫁給女兒。
—— 木棉
??
回想我從小和父母相處并不愉快,但我一直以來沒有當回事。
直到兒子罹患抑郁,并我才意識到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我 開啟 了一場中年 “ 青春期 ” 。
從小到大爸媽幾乎沒怎么夸過我,這導致長大后的內心我極度不不自信、缺少安全高 。 于是 四十出頭的我開始大膽 地 向父母說出真心話,傾訴心中委屈時,向來克制的我對他們痛哭了好多次。
這父母最初確不好有些適應,沖突也隨之而來。他們很不理解,不明白我為什么 會 如此激動。 一度 我有點想放棄 了,放棄 期待 ,放棄 與他們關系的緩和。
但慢慢地,他們也在思考、改變, 我 開始 更加注重與他們的溝通方式。
—— yaya
2
陪伴孩子之前,請先照顧好自己
家長只有先照顧好自己的心靈,才有能力幫助孩子。當孩子病了,家長不妨把目光由孩子移到自己身上——
??
家長課程最后一天老師講“父母錦囊”的時候,我聽到什么都是“看媽媽行不行,媽媽少焦慮,孩子少吃藥……”,都是“媽媽,媽媽”。
雖然作為理性的成年人理解老師說得對,老師也很辛苦,但那一刻就想耍賴抬杠。 從小當個好學生,乖孩子,也許那一時刻我就是想回到淘氣的8歲的時候,和老師對著干,發表我的不同意見,看你能接嗎? 即使這樣的任性,老師也是笑著接納。允許我們哭,我們笑,我們鬧,懟,害怕,生氣……家長也被當做一個人來被尊重和接納,這份感覺真的是久違了。
—— 云
??
家長課程最后一天老師講“父母錦囊”的時候,我聽到什么都是“看媽媽行不行,媽媽少焦慮,孩子少吃藥……”,都是“媽媽,媽媽”。
這一刻,我發現,不是女兒病了,是我病了。一直是我在折磨著從小就乖巧懂事的女兒。雖然我也經歷了一些家庭的矛盾(婆媳關系、夫妻關系),遭受了一些痛苦,但這些不應該是我“發瘋”的理由。
我應該先治療我自己。但我還是不敢去醫院,也不敢去咨詢。于是就選擇了以前女兒的老師推薦給我的渡過,參加了渡過家長基礎課堂,也從此漸漸走出迷茫。
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尊重孩子,活在當下,做好自己。尊重孩子,對于孩子動力不足在家躺平的時候,我能接納包容;當孩子有了一些變化有所行動的時候,我真心地給她鼓掌。當我能做這些的時候,我發現我已經放下了焦慮,活在當下,我不再去擔心以后會怎么樣,而是看到了未來更多的可能。當我不再為焦慮的情緒所左右的時候,我發現我可以做很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當我專注于我自己的時候,我是穩定的,做好自己是一件令我身心愉悅的事情。
—— 子非魚
??
我最初仍然對孩子學業抱有較高期待。如果看到她的表現不如預期,心中難免還是會暗自失落、煩悶。雖然經過前兩階段,我能自我克制,不會再沖她吼,但我的壓抑和難過,整個家庭沉悶的氛圍,她能感受得到。
為了不讓父母失望的,她勉為其難地學著,但這無形中又在她本已不堪的重負上再繃了一根弦。每次考前,她都極度焦慮,我想,她是擔心如果沒好好學習,考試沒考好,爸爸媽媽就不會再愛她了吧,帶著這樣的恐懼和不安,活在別人認知和評價里的,內在的力量也就無從培育。
我意識到,如果這個卡點解決不了,孩子未來如何面對更多、更復雜的人生局面,真正的康復從何談起?
改變,當然還是要從自己做起,從“心”出發,找到自己!只有父母活通透了,不再用外部的標準,去標尺她、逼迫她,而是真正從孩子自身出發,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孩子才不會迷失成為“空心人”。
—— 小寒
3
看見孩子的痛苦,看見孩子在發光
當家長能夠自我照顧時,也就能
“蹲下去”看一看孩子的視角,看到孩子的痛苦,以及孩子身上的光彩。
??
我的兒子一出生就在發光,從來沒有停止。是 我自己,蒙蔽了雙眼,看不到他在發光。
我聽看到兒子說話,言簡意賅,鏗鏘有力;兒子在展現出來的沉穩、成熟、瀟灑自如的狀態,讓我內心里真切看見,兒子仍然是非常優秀的人。
我現在看到了兒子痛苦的樣子,也深刻感受到他的痛苦的滋味。那時,他的整個身體和內心是剝離的,大腦和思維不能自主。他不是不想努力,而是身不由己。他在探索、苦苦掙扎地想走出困境,在這過程中他表現出來的種種行為,都不是他自己想要的。
我看見了。我看見了我的兒子在發光。他受傷了,待在家里休養生息,盡管不再是以前學習成績體現的光芒,但他的光圈更大了,而且在方方面面。
—— 花魂
??
姐姐心里一直是想著我的,只是不愿意說出口,偶爾在我幫她時輕聲說“難為你了”,也會在聊天時不經意說句“其實我最對不起的人是你”,即便在我對她咆哮時,她依然淡淡地說“咱倆都不容易,互相體諒吧”;而細膩的妹妹會在清明時節給我發來信息“媽媽,此時你也會想念你的媽媽吧”;“這么多年,您支撐咱們這個家好辛苦呀!”
曾以為群里媽媽能夠做到通透的,肯定是因為孩子已經痊愈,而了解深了,學習多了才知道其實不然。不是“心由境轉”,而是“境由心轉”
雖然女兒離康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的心態已然發生了變化,我清楚看到她們的進步、她們的努力、她們的無奈,即便理解不了也能做到尊重,我也深深感受到,眼下的陪伴不再是我單方面的給予,同樣也是孩子在陪我成長,陪我走在離苦得樂的修行路上。
—— 路過人間
4
做自己,不止于成為母親
身為孩子的母親,同時自然也承擔著不同社會角色,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自然可以試著做自己。
??
春天在陪讀女兒的城市,因追趕公交車腳踝受了傷,雙腳不能著地,只得臥床。從照顧女兒飲食起居到生活不能自理,一夜之間,角色大變。然而奇怪的是我沒有絲毫焦慮,被迫徹底“躺平”后,全部依賴女兒。 去校醫處買藥,幫我抹藥,端茶倒水洗衣服,去食堂買飯,偶爾還做一次飯,笨拙而負責地“伺候”了半個月,于我是全然的接受和享受。
深秋時節,終于回到家,第一時間去醫院做一個拖延已久的小手術,住院六天,不巧愛人出差,盡管有親友陪床,兩個女兒還是體現出“直系親屬”的責任,輪值夜班白班,遇上實習護士扎針扎不上,竟敢于提出更換技術嫻熟的老師,而從小就習慣照顧人愛操心的我,整個住院期間甚至都沒留意各項檢查結果和用藥情況。
這個冬天,我真正活出自我,開啟了老年大學的課程。 沒有壓力沒有功利的學習簡直是一種享受,聲樂班里有大自己二十多歲的老大姐,那份認真執著的學習態度也著實讓我感動。期末匯報演出中,一向社恐的我鼓足勇氣報名登臺演唱,讓多年的閨蜜瞠目結舌。中老年瑜伽班對身體僵硬的我來說更是一種挑戰,每次上課都是一身汗、多處痛,女兒都納悶為啥要受這個苦呢,我笑言,堅持也是一種歷練,堅持也讓我對未來有所期盼。
這些年的經歷恍如隔世,就像做了一個漫長、苦澀卻讓人回味無窮的夢,我們掙扎,也頹廢,我們絕望,也期待,我們屢試屢敗,也屢敗屢戰,我們糾結自困,也破繭而出……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完整了人生體驗,鳳凰涅槃的痛苦,加速了成長蛻變。
——路過人間
采編:瑞寬
即日起至5月13日,掃描二維碼解鎖母親節禮遇:五折心理咨詢,讓改變從「被看見」開始,名額有限!
傾聽患者心聲,了解精神健康知識,探索青少年抑郁解決方案,關注獲取更多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