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非常炸裂的新聞,忍不住想聊兩句,這年頭有些人為了紅,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一位聾啞人網約車司機從2025年3月開始在車內安裝偷拍設備,拍攝女性乘客,尤其是穿著時尚或者暴露的乘客的視頻,然后以低俗文字發布在網上用以引流吸粉。
可以看到,視頻的數量非常的多,超過200個,而搭配的文字都是「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夜里3點去干嘛」「無X褲,太放開」這類低俗擦邊的配文。
現在通報已經出來了,當事人已經被警方依法處以行政拘留。
這里科普一個點,就是聾啞人是可以考慮從輕、減輕甚至免除處罰的事項之一,但只是可以,而不是必須。
不過關于偷拍這類的行為,按《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處罰是5到10天,情節嚴重的,是10到15天。
我覺得這次事件由于是上傳到網絡上,而且獲得了很多的瀏覽傳播,可以算是性質惡劣。
不過,也就是頂格15天了,最多再加上1500元的處罰。
那這事兒的核心點在哪里呢?
就是司機的身份,聾啞人。
聾啞人能不能拿駕照呢?答案是,可以。
那聾啞人能不能開運行性車輛?答案是,也可以。
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國家媒體宣傳都是把這事兒當個正面典型在宣傳。
甚至,我還看到過這樣的報道:
武漢市普愛醫院眼科醫生楊蕾蕾介紹,開車主要依靠視覺。武漢市區禁止鳴笛,聾啞人和健全人開車時,對聽覺的依賴區別不大。而聾啞人對身體兩側視野的敏感度比健全人更強,更容易察覺周邊突然出現的行人或車輛。從這一角度來說,聾啞人開車甚至更有優勢。
當然,開車上路的時候,還是要帶助聽器的。
那接下來的話題就是,聾啞人就一定代表人格高尚么?
當然不是。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普通人里有壞人,殘疾人里也會有壞人,都一樣。
這個新聞很明顯就讓我們看到了,聾啞人在網約車就業上沒有遭遇到歧視,是很好的一種謀生手段,很多乘客也很包容自己的司機聽力不好,但,這種善意的包容并不能帶來友善的回報。
而現在短視頻的發展,的確讓一部分人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
只要能吸引眼球,能漲粉絲,就會有很多神奇的操作。
比如最近還有個新聞,我的老家成都,有個男子在地鐵上做出發出怪聲、肢體扭曲等怪異夸張動作,裝喪尸,導致乘客驚慌躲閃,最后的結果是,三人受傷。
大家可以看看我下面的截圖,這是新加坡的聯合早報報道的,都丟臉出國門了。
所以地鐵事件和網約車偷拍事件,內核都是一致的,就是想要紅,想要漲粉,想要通過漲粉來變現。
還是那句話,正常人里面有一小撮在這樣做,殘疾人里面也有一小撮在這樣做。
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氣」了,我之前采訪過我還在讀中學的小外甥女,說法都是:
班上的男生就想以后當游戲主播,女生就想當旅游主播或者舞蹈主播。
大家可以試著問一問家里的晚輩,相信我,如果他們愿意說真心話的話,你會發現這類認知滲透的非常恐怖。
記得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大家想的都是當什么科學家,或者考好大學以后進大公司,這才短短十多年,大家的人生目標都已經完全變了。
某種意義上,我也不責怪這種認知迭代,因為我們的確看到了很多網紅可以在無學歷、無知識、無努力的情況下,輕輕松松每天躺賺很多人一年都賺不來的錢。
比如這位網紅,農村家庭出身,高中肄業,甚至還有案底,都能憑借夸張不顧形象的短視頻段子與情緒化的直播風格積累百萬粉絲,然后呢?買了幾百萬的豪車,還計劃用2000萬現金買個別墅。
然后在直播間給大家看她的流水和營收,一天躺著也能日入30多萬。
這就是榜樣的威力。
所以當這種「只要能紅就能逆天改命」的環境里面,偷拍女乘客然后搭配擦邊文案來吸粉,就成了那位聾啞人司機認知中的『發家之道』。
可悲么?可悲。
但這種可悲我覺得不在于個案,而在于還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案例依然正在發生。
各位大佬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