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一架總統專機將降落在利雅得哈立德國王國際機場。隨行的貝萊德CEO芬克和花旗集團弗雷澤,或許比坐在前艙的特朗普更清楚此行真正目的——沙特王儲承諾的6000億美元投資,正像懸在美債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當白宮幕僚翻看行程表時,他們或許會注意到這個微妙細節:原定于訪華計劃中的中沙能源合作備忘錄,已經在兩周前由中方代表提前簽署,而美方期待的軍售大單,至今為止仍然未見正式文本。這場看似精心策劃的外交秀,暴露了太多欲蓋彌彰的算計。沙特向美國科技公司拋出的橄欖枝,與其說是技術合作,不如說是對沖風險的保險單;特朗普在紅海危機中對沙特的安全依賴,恰似當年用茶葉換絲綢的古老交易。
更諷刺的是,當美方代表團在利雅得炫耀C-130運輸機性能參數時,中沙聯合建造的延布煉廠正以每日40萬桶的速度將原油轉化為化工品,這些產品最終會出現在歐洲超市的貨架上,而非美國議員的競選廣告里。最后,三點粗淺認識:
第一,經濟依附永遠比軍事同盟更難斬斷。沙特對華原油出口量是美國市場的三倍,這個數字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具說服力。當中國基建團隊在朱拜勒工業城鋪設5G光纖時,他們種下的不是通訊基站,而是超越石油美元周期的經濟根系。
第二,戰略耐心比交易思維更具穿透力。“一帶一路”在中東的深耕,恰似沙漠中培育綠洲——沒有驚天動地的軍購協議,卻在港口、鐵路和新能源領域悄然重構區域經濟版圖。這種潤物無聲的滲透,遠比武器展臺上的模型更具顛覆性。
第三,地緣博弈正在進入“去中心化”時代。沙特王儲穿梭于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步伐,丈量著多極世界的權力半徑。當中沙聯手開發紅海風電項目時,他們切割的不僅是風能,更是單邊主義的壟斷邏輯。
這個世界正在上演黑色幽默的經濟寓言:那個擅長用關稅制造混亂的總統,最終成了他最討厭的全球供應鏈的囚徒;那些被刻意割裂的產業鏈,正以中歐班列的汽笛聲重新連接;而所謂“經濟主權”的喧囂,終將輸給中沙合作項目里新增的15萬個就業崗位。
當特朗普的專機掠過阿拉伯沙漠時,或許應該低頭看看——那里不僅埋藏著黑色黃金,更生長著超越零和博弈的新文明根系。畢竟,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從跨越人為設置的藩籬開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