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披露,中國重啟橫跨南美洲的"兩洋鐵路"項目引發國際關注,這項貫穿巴西與秘魯的戰略工程或將動搖巴拿馬運河的百年壟斷地位。
橫亙在南美大陸的鋼鐵動脈正從圖紙走向現實。這條規劃長度超過5000公里的鐵路線,東起巴西里約熱內盧州的桑托斯港,西抵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錢凱港,建成后將實現大西洋至太平洋的陸路貫通。最值得玩味的是,秘魯錢凱港這個戰略支點已由中國企業控股運營,去年11月完成首期建設后,這個年吞吐量可達100萬標準箱的深水港即將在今年四季度全面啟用。
錢凱港資料圖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這條物流通道能使巴西對華出口運輸周期縮短15天以上。當前經巴拿馬運河的海運路線需要45天,而鐵路與短程海運結合的新路徑可將時間壓縮至30天以內。對于大豆這類易腐農產品,時間壓縮意味著每噸運輸成本直降8-12美元。巴西農業聯合會的數據印證,去年對華大豆出口中有17%通過臨時替代路線運輸,平均每噸節省成本9.3美元。
鋼鐵駝隊背后是精密的地緣博弈。美國傳統上通過控制巴拿馬運河收取"過路費",僅2022年就對途經船只收取了29億美元通行費。但中國主導的基建網絡正在改寫規則,秘魯錢凱港的起重機吊裝效率比巴拿馬運河船閘快3倍,而鐵路運輸不受運河枯水期限制的優勢更讓美方如坐針氈。五角大樓2023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特別指出,中國在南美物流節點的布局"可能削弱美軍南方司令部的戰略投送優勢"。
五角大樓資料圖
農產品貿易版圖的重構最具戲劇性。美國農業部統計顯示,自2018年貿易摩擦升級以來,中國進口美豆份額從34%暴跌至13%,同期巴西市場份額從53%躍升至72%。這條鐵路全面運營后,巴西對華農產品出口預計再增25%,相當于每年多輸出1800萬噸大豆。更令華盛頓焦慮的是,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已與中方達成協議,未來將通過鐵路運輸向中國出口頁巖油,這直接威脅美國能源出口的議價權。
南美國家的戰略選擇愈發清晰。巴西總統首席顧問阿莫林直言,中國投資占該國基建外資的比重已從2015年的18%攀升至2023年的43%。秘魯能礦部的文件顯示,鐵路沿線12個待開發銅礦中,有9個已獲得中資企業勘探許可。厄瓜多爾國際問題研究院的模型預測,該鐵路網完全建成后,南美國家間貿易額將提升19%,對華出口總額有望突破4000億美元門檻。
美元資料圖
鋼鐵動脈的延伸軌跡勾勒出新的力量對比。當美國仍在巴拿馬運河兩岸部署海岸警衛隊快艇時,中國已用鐵軌和港口在南美大陸構筑起立體化物流網絡。這條避開傳統咽喉要道的運輸走廊,不僅承載著集裝箱和礦砂,更預示著全球貿易秩序正在經歷的深刻重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