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美聯合聲明的發布引發多方解讀。通過比對白宮官網發布的英文版本與中方先行公開的文本內容,可發現兩者在核心表述上呈現高度一致性,但白宮同日發布的另一份公開文件讓人讀起來味道有點不對。
在一份情況說明里寫道,"與前幾屆政府不同,特朗普總統在對華問題上采取了強硬且毫不妥協的立場,以保護美國的利益并制止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該陳述通過直接對比歷任總統的執政風格,構建起特朗普"破舊立新"的政治形象。從政治傳播學視角審視,這種自我標榜式的宣傳話術折射出特朗普面臨的支持率困境。自發動全球貿易戰以來,其民意支持度持續徘徊在40%臨界點下方。
在此背景下,日內瓦會談成為其扭轉政治頹勢的關鍵節點。白宮團隊通過精心設計的敘事框架,試圖將貿易戰成果轉化為可感知的政治資本,這種操作模式與選舉政治中的"勝利敘事"構建存在高度同構性。
不得不說特朗普將“贏”看得十分重要。
在審視宣傳話語的同時,更需關注關稅政策的實質性延續。
白宮情況說明明確表示,2025年4月2日前實施的多輪關稅措施將全部保留。這包括2018年貿易戰1.0時期啟動的301條款關稅、2024年四季度拜登政府加征的232條款關稅、2025年初以芬太尼問題為由追加的20%關稅,以及2024年4月實施的34%"對等關稅"中的10%保留部分。
若以特朗普本屆任期為時間坐標,此次會談后美國對華商品實際加征關稅稅率仍維持在30%水平。
這種關稅結構的延續性表明,第一階段談判成果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中方通過戰略定力實現的階段性突破,既非貿易戰的終結,亦非單方面讓步的產物,而是為后續博弈預留空間的戰術安排。
當前貿易爭端已進入相持階段,第二階段談判將圍繞三大核心議題展開。
首當其沖的是關稅政策的長期化問題。現行"對等關稅"體系中,24%的暫停征收部分設有90天緩沖期,這意味著相關商品仍面臨關稅回升至34%的風險。參考國際經驗,英國已與美方達成永久性關稅豁免協議,中國需在談判中力促美國將臨時性關稅減免轉化為長期安排。
第二項談判焦點集中于芬太尼關稅的存廢。這項針對中國全品類商品的20%附加關稅,缺乏國際法依據和事實支撐,本質是特朗普政府為制造談判籌碼而創設的非常規手段。
考慮到中國對美一年出口額超過5000億美元,若能推動該稅項廢止,也就是降低20%的稅率,可直接節省1000億美元以上的成本,對穩定外貿基本盤具有實質性意義。
第三大談判領域涉及非關稅壁壘的消減。當前美方構建的技術封鎖體系,已形成以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為核心的立體化圍堵網絡。荷蘭阿斯麥公司的極紫外光刻機禁運、日本東京電子的蝕刻設備管控,實質是技術霸權主義的具象化表現。
中方在第一階段談判中保留的稀土管制等非關稅反制措施,正是為破解這種技術封鎖預留的戰略回旋空間。
值得警惕的是,美國正將關稅談判異化為技術霸權工具。這種"議題捆綁"策略在日美談判中已有顯現,特朗普曾將半導體議題與匯率政策、美債購買等議題強行關聯。中方需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在關稅談判中嵌入技術合作等關聯議題,打破美方單邊議程設置。
展望第二階段博弈,想要實現上述三個目標需把握三大戰略原則。
在談判策略上,要構建"底線思維+彈性空間"的雙重架構,既堅守核心利益關切,又保持政策靈活性;在國際協作方面,應深化與歐盟、東盟在技術標準制定、供應鏈重組等領域的合作,構建多邊技術治理框架;在技術突破層面,需加大光刻機、芯片架構等"卡脖子"領域的研發投入,降低對外部技術的路徑依賴。
唯有如此方可取得貿易戰的最終勝利。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