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版圖重構的當下,日韓 CXO 企業憑借地緣優勢加速搶占市場份額。而中國 CXO 企業,雖面臨美國政策施壓、資本寒冬等多重挑戰,卻未曾退縮。
圖源:藥明康德官網
三星生物:2025年強勢開局
Guide View
在新冠疫情期間,生物制藥廠商的收入激增,而包括龍沙(Lonza)、賽默飛世爾(Thermo Fisher)和康泰倫特(Catalent)在內的幾家CDMO巨頭的銷售額卻停滯不前。
不過,韓國巨頭三星生物制劑公司(Samsung Biologics)卻避免了下滑。
2025 年 1 月,三星生物公布 2024 全年財務業績,這一成績創下公司迄今為止的最高年收入紀錄。延續之前的發展勢頭,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綜合收入達 1.3 萬億韓元(9.02 億美元),營業利潤為 4867 億韓元(3.38 億美元) 。
產能布局上,三星生物在韓國已擁有五家制造工廠。
其中,第一個工廠包括六個 5,000 升的罐體,總容量為 30,000 升;
第二個工廠的總容量為 154,000 升,容納十個 15,000 升的生物反應器、兩個 1,000 升的不銹鋼生物反應器和兩個 1,000 升的一次性生物反應器;
第三工廠擁有12臺1.5萬升生物反應器,總產能達18萬升;
第四工廠是規模最大的工廠,擁有12臺1.5萬升生物反應器和6臺1萬升生物反應器,總產能達24萬升;
第五工廠擁有12臺1.5萬升生物反應器,總產能達18萬升。
圖源:三星生物官網
2023 年 3 月宣布投資 1.98 萬億韓元(14.7 億美元)建設的第五家專門生產抗體 - 藥物偶聯物(ADC)的工廠,于 2025 年 4 月正式運轉。隨著18萬升規模的第五工廠開始運轉,生產能力增加到了78.4萬升 ,與全球競爭對手的產能差距進一步拉大。
三星生物還計劃在韓國松島建造第六家工廠,目前該計劃尚待董事會批準。此外,公司還規劃到 2032 年在第二生物校園內再新增 3 個工廠,將生產能力擴充至 132.4 萬升。
在市場拓展方面,三星生物尋求地域擴張,計劃今年在日本東京開設辦事處,并致力于在美國獲取 CDMO 合同。
首席執行官 John Rim 在第一季度財務電話會議中指出,由于前三家制造工廠產能利用率飽和,加之外匯匯率的有利影響,預計全年收入將增長 20%-25%。
他強調,工廠高效運營與客戶持續合作,保障了公司在第一季度的強勁發展勢頭。
CXO行業邁入加速分流時代,日韓印加快“搶位”步伐
Guide View
自 2024 年起,受美國生物安全法案事件沖擊,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鏈面臨重塑。跨國藥企在積極布局自有產能后,又將大量訂單投向 “日韓 CXO” 企業。這一轉變背后,是中美關系波折下,中國生物醫藥尤其是 CXO 行業艱難求生的現狀,而日韓與印度的制造能力作為歐美的備選方案,趁機登上世界舞臺。
歐美長期主導創新藥物研發,韓國和日本角逐CXO行業,印度則掌握著仿制藥市場,三國形成的生物醫藥供應鏈閉環,對中國創新藥及供應鏈構成潛在威脅。
在這一浪潮中,韓國三星生物表現尤為突出。
據統計,在跨國藥企加碼簽約的情況下,三星生物2024年累計新增訂單金額已接近10億美元。去年還拿到輝瑞(9億美元)、諾華(3.91億美元)、百時美施貴寶(2.71億美元)、羅氏(2.13億美元)和葛蘭素史克(2700萬美元)的訂單,CDMO訂單金額累計超15億美元。2024年簽署了3份超1萬億韓元的合同,合同總額累計超過163億美元。
圖源:三星生物
進入 2025 年,三星生物訂單勢頭不減,1 月與歐洲制藥公司簽訂 2.07 萬億韓元(14.1 億美元)的大單,該訂單占其 2024 年訂單的 40%,也是其成立以來金額最大的合同。
4 月 28 日,公司又與美國制藥公司簽訂超 7000 億韓元的 CMO 合同,合同金額達 5.1396 億美元,占去年合并標準銷售額的 16.2% ,合同期限長達 6 年零 8 個月。
至此,2025年三星生物僅用 4 個月便完成去年全年訂單額的一半以上。
近年來,三星生物年訂單額持續增長,2022 年為 1.7835 萬億韓元,2023 年達 3.5009 萬億韓元,2025 年預計將再創新高。其訂單來源日益多元化,全球 Big Pharma 前 20 位中有 17 家是其客戶,公司計劃以亞洲市場為中心,將客戶目標擴大至 “TOP40” 企業。
除三星生物外,韓國其他 CDMO 企業如 SK 集團旗下的 SK pharmteco 和韓國樂天下的 Lotte Biologics 等,也在擴張生產能力,試圖在全球 CXO 市場中分得更多份額。
日本 CXO 企業同樣在加速布局。
日本膠卷巨頭富士集團收購美國默沙東子公司股權,組建 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FDB),直接進軍歐美市場,將關鍵生產線布局于美國、英國和丹麥。
2022 年,FDB 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29.2%,遠超預期。2023 年 6 月,富士膠片設立面向日本和亞洲地區的銷售公司,并計劃 2026 年在富山縣新設首個日本本土 CDMO 工廠。
4 月 22 日,再生元(Regeneron)宣布與富士膠片旗下生物藥 CDMO 企業 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達成一項超 30 億美元、為期十年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富士膠片將在其北卡羅來納州霍利斯普林斯園區,為再生元商業化生物藥物生產和供應原料藥。
圖源: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官網
如今,富士膠片的主要增長領域主要是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該公司在美國投資了40多億美元,以及半導體材料,該公司已投資10多億美元進行擴張和收購。
FDB 首席執行官 Petersen 強調公司 “kojoX” 理念的重要性。kojoX 生物生產生態系統在美、英、丹麥和日本布局,構建靈活可擴展的生產網絡。
近年來,公司宣布 86 億美元投資計劃,并計劃未來四年每年新建一個設施,總投資達 90 億美元。丹麥工廠完成生產擴張后,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生物反應器產能翻倍,成為歐洲最大端到端生物制藥制造基地。
此外,FDB 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霍利斯普林斯園區投資 12 億美元擴建端到端生物制造工廠,計劃 2028 年前新增 8 個 2 萬升的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生物反應器,目標打造北美最大的細胞培養生物制藥 CDMO 設施。
在英國,FDB 于 2024 年 8 月開設微生物發酵生產工廠,擴建后微生物生產吞吐量增加兩倍。按照規劃,2026 年 FDB 還將在英國增設設施,持續擴大其在單克隆抗體等領域的布局。
中國 CXO:逆境突圍,逐步回暖
Guide View
當日韓 CXO 企業在全球市場搶占份額時,中國生物科技企業正承受著美國政策壓力,卻也憑借堅韌姿態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國際化戰略,力求在復雜的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提升全球競爭力。
圖源:Wind,西南證券整理
眾多中國 CXO 企業紛紛加大海外投資布局以規避地緣政治風險。
九洲藥業通過新加坡子公司在德國、日本設立全資孫公司建設 CRO 服務平臺,分別投資約 950 萬美元和 4200 萬美元,其日本、德國研發中心已投入運營,美國中試車間完成擴建,原料藥生產基地并購也在持續推進;
凱萊英接手前輝瑞在英國的 CDMO 工廠,增強全球供應能力;
藥明生物的新加坡一體化 CRDMO 中心進入建設階段,還計劃在德國、美國和新加坡擴建商業化生產產能,其中新加坡中心產能規劃 120,000L,未來有望擴展至 240,000L ;
臨床 CRO 龍頭泰格醫藥在東南亞多國組建本土化團隊,并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老撾、泰國等國設立分支機構和本土化團隊。
圖源:各公司官網,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2025 年一季度,CXO 行業整體呈現轉暖趨勢。
行業龍頭藥明康德交出亮眼一季報,營收 96.54 億元,同比增長 20.96%;歸母凈利潤 36.72 億元,同比增長 89.06%,實現近三年來首次一季度雙位數增長,且截至 2025 年 3 月末,持續經營業務在手訂單 523.3 億元,同比增長 47.1% 。
行業內其他企業也呈現類似向好態勢。
康龍化成實驗室服務和 CMC(小分子 CDMO)服務新簽訂單分別同比增長超 15% 和 35%;凱萊英 2024 年累計新簽訂單同比增長約 20%,在手訂單總額增幅超 20%;博騰股份、藥明合聯未完成在手訂單金額分別同比增長近 30%、71%;泰格醫藥凈新增合同金額超 20 億元,同比增速達 20%。
不過,需求復蘇主要集中于歐美市場,從藥明康德、康龍化成財報可見,其來自歐美客戶的收入增速顯著高于國內客戶。
藥明康德2025 年一季報 | 圖源:藥明康德官網
美國對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限制仍在升級,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在資本寒冬與國際競爭的雙重壓力下,于國內國外雙循環格局中如何破局,是持續擁抱全球化市場,還是另尋發展路徑,未來仍充滿未知與挑戰。
參考來源:
[1]公司官網/網絡新聞
[2]E藥經理人
[3]醫藥投資部落
[4]蓋德視界往期報道
[5]醫藥魔方
[6]藥視點
[7]Medaverse
[8]BioProcess International
[9]https://www.mk.co.kr/cn/business/
制作策劃
策劃:Whale / 審核校對:Jeff
撰寫編輯:Whale / 封面圖來源:網絡
媒體合作 | 微信號:GuideView2021
投稿轉載 |13291812132(同微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參考文獻如上,如對文中內容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如需轉載,請郵箱guideview@guidechem.com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