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中儲糧集團公司在湖南長沙建設的9000噸級氣膜糧倉項目完成最后一座倉體的充氣成型。標志著我國第四代現代化儲糧裝備設施正式邁入應用新階段。
該氣膜倉建設項目擬新建糧食氣膜倉5座,單座氣膜倉直徑24米、高33米,裝糧高度26.6米。
新一代糧食氣膜倉相較前代技術實現倉容20%的顯著提升,這也是我國儲糧裝備技術又一次迭代升級。
作為傳統儲糧行業與新型建筑技術的跨界成果,氣膜糧倉由中儲糧成都儲藏研究院與中煤建安集團于2017年聯合啟動研發,2023年5月在四川新津建成首批試點倉。
該倉型采用國際領先的氣膜鋼筋混凝土穹頂結構,創新采用三心球形頂結構外形,兼具結構安全性和防雨水積聚功能,建設方式為一體成型,沒有接縫,極大地保證了氣密性和隔熱性,其氣密性達國家高標準糧倉相關要求的6倍以上,保溫隔熱性是傳統糧倉的3倍,建造周期縮短33%,運維成本預計節約30%以上,2022年獲評國務院國資委“央企十大超級工程”。
據中儲糧成都儲藏院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糧食氣膜倉在保溫性、氣密性、防水性等方面存在諸多優勢。“保溫層和結構層可以做到一次成型。
同時氣膜倉的氣密性比國家高標準糧倉中的氣調糧倉高6倍以上,加上外表是由PVDF防水層全覆蓋,外層反光防輻射效果是傳統糧倉的3倍左右,顯著提升了倉體保溫隔熱性。”
在建造成本方面,氣膜倉雖然與主力儲糧倉型淺圓倉相當,但后期維護成本可節約30%左右。“從已經建成并投入應用的新津氣膜倉檢測數據來看,氣膜糧倉確實比淺圓倉表現更好。
比如,2024年3月4日至6月24日112天內,氣膜倉糧堆的溫升較淺圓倉低7.4℃;糧面溫升較淺圓倉低9.7℃。
糧溫低且相對穩定,使得糧食更易儲存的同時,糧食保管員的工作量也得到了大幅度降低”,中儲糧成都儲藏院負責同志介紹。
糧食氣膜倉作為目前國內糧食倉儲設施創新發展的最新成果,將更好實現綠色儲糧、品質保糧、數字管糧,為大國糧倉科技賦能。
下一步,中儲糧集團公司將持續推進儲糧技術迭代升級,積極推進氣膜倉試點建設和規模化應用,為守好大國糧倉、端牢中國飯碗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保障。(來源:國資委網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