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零售行業又起波瀾,“胖都來” 大賣場宣布更名,其抖音賬號也因違規被封禁,這一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胖都來” 自誕生起,就因與零售行業標桿 “胖東來” 名稱相似而備受爭議,此次更名,更是將這場風波推向了高潮。
“胖都來” 的創始人都建明在 5 月 10 日晚通過官微發聲,表示 “名字可以換,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幫服裝廠清庫存、幫年輕人低成本創業”。
據悉,這家商場占地面積可觀,分為 A、B 兩個區域。有五金店老板透露,這里以前叫樂淘城,不知為何搖身一變成了 “胖都來”。都建明稱,原本的注冊商標是 “淘都來”,但有人覺得諧音有 “逃跑” 之意,又因他本人較胖,才改成了 “胖都來”。然而,這樣的解釋顯然難以服眾。
自開業以來,“胖都來” 就陷入了 “山寨” 的輿論漩渦。其名稱結構、視覺標識與胖東來高度重合,消費者紛紛指責其 “東施效顰”,有濃濃的 “山寨味”。面對質疑,“胖都來” 官方曾回應稱,“胖” 寓意豐盈、美好,“都” 取自董事長姓氏。但這樣的說法未能平息眾怒,畢竟在消費者眼中,二者的相似程度實在太高,難免讓人產生蹭熱度、搭便車的聯想。
胖東來方面自然不會坐視不理,早已取證并向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投訴書,同時向胖都來公司成功郵寄了律師函。在法律的壓力下,“胖都來” 面臨著巨大的合規風險,更名或許是其避免法律糾紛的無奈之舉。
除了法律層面的困境,“胖都來” 在市場表現上也差強人意。開業首日雖迎來了一波客流量高峰,但好景不長,次日客流量便暴跌 60%。有消費者實地體驗后發現,“胖都來” 的退換貨流程繁瑣,生鮮缺貨率高達 38%,與胖東來一直秉持的 “無理由秒退” 優質服務形成了鮮明反差。
這也導致其口碑迅速下滑,抖音賬號也因違反《抖音社區自律公約》相關規定,內容被清空,目前處于禁言狀態,要到 2025 年 6 月 9 日才能解封。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流量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抖音賬號的封禁無疑讓 “胖都來” 的處境雪上加霜。
從商業倫理的角度來看,“胖都來” 的行為也值得商榷。模仿甚至抄襲知名品牌,試圖借助他人的品牌影響力來獲取利益,這種做法雖然可能在短期內吸引部分關注,但從長遠來看,無疑是自毀前程。真正的品牌建設,需要企業在產品質量、服務水平、企業文化等方面下足功夫,靠自身的實力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
反觀胖東來,作為零售行業的佼佼者,一直以來憑借優質的產品、貼心的服務以及獨特的企業文化,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盡管近期也遭遇了網紅柴懟懟惡意詆毀等風波,但胖東來始終堅守自身的價值觀,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危機。比如在和田玉風波中,胖東來不僅出具了權威的檢測報告,證明商品的質量,還主動發布退貨說明,承諾無條件退貨,展現出了大企業的擔當和風范。這也使得消費者對胖東來的信任度不降反升,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市場中的地位。
“胖都來” 的更名風波,給眾多企業敲響了警鐘。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要想脫穎而出,必須走差異化發展之路,靠模仿和抄襲或許能得一時之利,但絕不可能長久。同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要時刻牢記商業倫理和法律底線,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中穩健前行。這場關于 “胖都來” 的鬧劇,也讓我們看到了消費者對于品牌創新和誠信經營的強烈期待,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企業以胖東來為榜樣,為消費者帶來真正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網友調侃圖)
對于 “胖都來” 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在更名之后,它能否擺脫 “山寨” 的標簽,重新塑造自身品牌形象?又能否在競爭激烈的零售市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立足之地?這一系列問題,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而作為消費者,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公平、健康、充滿創新活力的商業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