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沒有兒子,而蕭淑妃則有子有女,就暗中讓唐太宗的才人、高宗的情人武媚娘蓄發,勸高宗將其納入后宮,以離間蕭淑妃之寵。武媚娘妖冶迷人、巧慧,多權數,入宮中,對王皇后、蕭淑妃兩人各個擊破,成為了高宗最寵愛的妃子,王皇后與蕭淑妃均失寵。王皇后聯合蕭淑妃,誣告誹謗武媚娘,但高宗只相信武媚娘。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王皇后和蕭淑妃均以謀行鴆毒的罪名廢為庶人。兩人被囚禁后,高宗時常想念她們,多次看望后,決定將她們釋放。武媚娘大怒,將王、蕭兩人各打一百臀杖,砍掉手足,投入酒缸,骨醉而死。王氏、蕭氏族人流放嶺南,改王氏的姓為“蟒”,蕭氏為“梟”。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恢復王、蕭原來姓氏。
3.皇后武媚娘(624—705年):又稱武則天、武媚、武后,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唐朝開國功臣,工部尚書、英國公武士彟次女,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長得嫵媚、端莊、秀麗。“方額廣頤,龍睛鳳頸”,不僅美貌傾城,還擁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駕幸洛陽宮,得知十四歲的武則天“容止美”,召她入宮,封為才人,賜號“武媚”,又稱武媚娘。沒有得到太宗的寵愛,但在太宗病重期間,與太子李治建立了曖昧的關系。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入長安感業寺為尼,與新即位的高宗李治藕斷絲連。
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孝服期已滿,武則天再度入宮。回宮后,武則天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李治的寵愛,拜為昭儀。王皇后、蕭淑妃經常與其爭寵,三人互相讒毀,李治只相信武則天。永徽五年(654年),武則天親手掐死自己的女兒,嫁禍王皇后,李治有了“廢王立武”的打算。永徽六年(655年)十月,李治以謀行鴆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后,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讓武則天協助處理朝政。上元元年(674年),加號“天后”,與高宗并稱為“二圣”,參預朝政。
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高宗駕崩于東都洛陽貞觀殿,臨終遺詔讓太子李顯于靈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武則天決定。后以皇太后的身份,在唐中宗、唐睿宗朝臨朝稱制。天授元年(690年),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陽。當朝期間,開創殿試、武舉、自舉、試官等制;上采取薄賦斂、息干戈、省力役等措施;與吐蕃頻繁交戰,復安西四鎮,平營州之亂,一度使后突厥歸降。任用酷吏,貶逐老臣,濫殺無辜,放縱面首張易之、張昌宗等人。晚年豪奢專斷,耽于享樂,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中宗復辟,迫使病重的武則天退位,為其上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崩逝,年八十二歲。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武則天前后當政四十余年,她開創的時代,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被認為是走向盛唐的重要環節。
題外話:武則天的四大面首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對于她的所作所為,歷來爭議不斷。她在打造大唐盛世的同時,養了不少男寵。最有名的是四人:薛懷義、沈南璆、張易之、張昌宗。
一是薛懷義(662-695年):原名馮小寶,京兆郡鄠縣(今陜西西安市鄠邑區)人。身材魁梧,一表人才,被千金公主(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八女)玩弄后推薦給武則天,成為武則天的首任男寵。監修白馬寺和明堂有功,冊封梁國公。多次擔任行軍大總管,授左威衛大將軍。廣泛傳播《大云經》,為武則天稱帝造勢。天授元年(690年),檢校右衛大將軍,加號輔國大將軍,冊封鄂國公。圣寵日衰,性情驕倨。遇宰相蘇良嗣,竟然不敬。后因火燒明堂,引起武則天的反感。延載二年(695年),坐罪賜死,尸體送還白馬寺焚化。
二是沈南璆(生卒年不詳):武則天的第二位面首。本為侍御醫。武則天登上帝位時,年齡已非常大。為繼續掌握大權,她十分注重身體的保養。沈南璆的出現,幫了武則天的大忙。他把武則天照顧得無微不至,靠著出色的醫術、俊俏的身材與溫文爾雅的氣質,成功贏得女皇帝的歡心。武則天對沈南璆有了興趣,他成為皇帝身邊第二個紅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