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邊境的火藥味剛散了不到一天,克什米爾又鬧起來了,5月10日停火協議剛簽,爆炸聲就炸響夜空,雙方你來我往,互相指責對方不守規矩,這停火協議跟紙糊似的,壓根沒穩住局勢。
眼看著南亞的和平又要懸了,中國火速出手,外長王毅連打兩通電話,給印巴兩邊勸架,擺明態度:別再添亂,趕緊消停!克什米爾的舊賬還沒算清,印巴的梁子越結越深,國際社會也急了,30多個國家盯著呢,5月12日的談判能不能把這把火摁住呢?
文案|編輯:清
克什米爾,這個印巴之間永遠的“火藥桶”,最近幾天又炸得不可開交,事情得從5月7日說起,印度突然在克什米爾地區發起了一次跨境突襲,目標直指巴基斯坦控制的區域,印度這邊宣稱是為了打擊恐怖分子,但巴基斯坦可不買賬,直接回擊,邊境線頓時炮火連天。
接下來的幾天,雙方你來我往,戰火越燒越旺,印度出動了戰機和地面部隊,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防空系統和反擊火力全開,到了5月10日,沖突達到高潮,巴基斯坦發起了一波強硬反攻,印度接連損失了五六架戰機,吃了不小的虧。
這場交火的背后,克什米爾的主權爭端是繞不過去的坎,幾十年來,印巴為了這片土地打得頭破血流,誰也不肯讓步,印度認為克什米爾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巴基斯坦則堅持部分地區歸自己管轄。
雙方的歷史恩怨,加上復雜的宗教和民族因素,讓克什米爾問題成了南亞的“老大難”。這次沖突,表面上是針對所謂“恐怖活動”的軍事行動,實際上還是雙方在領土問題上的又一次較量。
不過,打了幾天后,雙方都意識到再耗下去沒啥好處,印度這邊,戰機接連被擊落,暴露了空軍的一些短板,如果繼續硬拼,可能會讓國內質疑聲更大。巴基斯坦雖然在戰場上占了點上風,但也清楚,長期打仗對經濟是個沉重負擔,畢竟國內還有一堆發展問題等著解決。
于是5月10日當天,雙方在國際社會的推波助瀾下,達成了停火協議,協議規定,雙方立即停止一切海陸空軍事行動,為后續談判騰出空間,這場短促但激烈的交火,總算暫時畫上了句號。
可誰也沒想到,停火的“蜜月期”連一天都沒撐過去。5月10日深夜,克什米爾地區突然傳來陣陣爆炸聲,夜空中還出現了疑似發射物的紅色光點,消息傳開后,巴基斯坦第一時間站出來,指責印度違反協議,發動了越線襲擊。
據稱,巴方的防空系統迅速反應,成功攔截了來襲目標,與此同時,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也傳出類似動靜,當地居民稱聽到了爆炸聲,防空警報隨即拉響,印度這邊倒也沒閑著,很快反咬一口,說是巴基斯坦挑釁在先,破壞了剛簽的停火協議。
這場“誰先動手”的口水戰,把剛平靜下來的局勢又攪得一團亂。克什米爾地區的爆炸事件,到底是哪方先越界,目前還沒個定論,但有一點很清楚,停火協議的執行遠沒想象中順利。雙方在邊境的軍事部署依然嚴密,互信基礎薄弱,稍有風吹草動就能點燃新摩擦,更麻煩的是,克什米爾問題本身就是個“定時炸彈”,小規模沖突從來沒斷過,這次事件不過是又一次提醒,印巴的和平之路還長著呢。
國際社會對這輪新動向格外關注,畢竟印巴都是核武國家,邊境沖突一旦失控,后果誰都不敢想。爆炸事件發生后,多個國家迅速跟進,呼吁雙方保持克制,別讓局勢滑向深淵,尤其是南亞的鄰國和主要大國,都在密切盯著事態發展,眼下,所有人都在等5月12日的談判,看看能不能把這把火徹底壓下去。
就在克什米爾局勢再度緊張的當口,中國站了出來,扮演了關鍵的“滅火”角色,5月10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分別與巴基斯坦外長和印度國安顧問通了電話,核心意思就一個:趕緊停火,別再折騰了。
在與巴基斯坦外長的通話中,王毅明確表示,支持印巴盡快恢復平靜,停火協議必須嚴格遵守,避免小摩擦再起火花,同時中國還提出,愿意為緩和局勢牽線搭橋,巴基斯坦對此回應積極,表示愿意配合停火,但也不會放松邊境的戒備。
隨后,王毅又與印度國安顧問通了電話,重申了同樣的立場,作為印巴的鄰國,中國不希望南亞變成戰火連天的戰場,全面停火是當務之急。印度方面則表示,愿意為停火努力,但同時強調會繼續打擊所謂“恐怖威脅”。雖然雙方的表態都帶著點保留,但至少在停火這個大方向上,沒唱反調。
中國的斡旋,背后有自己的考量,南亞的穩定直接關系到中國的地緣利益,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項目的推進。印巴沖突如果升級,不僅會讓地區局勢更復雜,還可能波及中國的經濟合作計劃,此外,作為全球舞臺上的重要玩家,中國也希望通過調解展現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除了中國,國際社會的參與也為停火加了把力,據悉,至少30多個國家通過外交渠道,敦促印巴保持冷靜。這些國家中,既有南亞的直接鄰國,也有遠在歐美的大國。大家的共識是,印巴沖突不能再拖下去,否則可能引發更大的地緣危機。正是在這種內外壓力的共同作用下,印巴在5月10日下午敲定了停火細節,約定停止一切射擊行動,并為接下來的談判鋪路。
5月12日的會談,無疑是印巴沖突走向的關鍵節點,這次談判的重點,預計將圍繞近期克什米爾地區的恐襲事件展開,雙方需要就調查責任、防止類似事件重演達成一些共識。如果談得順利,沖突有望進一步降溫,雙方可能會約定更具體的邊境管控措施,甚至啟動更長期的對話機制。但如果談判卡殼,邊境的緊張氣氛恐怕還會持續,甚至不排除新的小規模交火。
對巴基斯坦來說,最近的交火讓它在談判桌上多了些底氣,戰場上的主動權,多少能換來一些外交上的籌碼。但巴基斯坦也很清楚,持久戰不是好選擇,國內的經濟壓力讓它更傾向于通過談判鎖定成果。
對印度來說,情況就復雜得多,接連的軍事失利,加上國內高漲的民族情緒,讓政府在和談問題上面臨兩難,莫迪政府如果表現出“軟弱”,可能會在國內引發反彈;但如果強硬到底,又可能讓印度陷入更深的困境。
無論如何,印巴都不想把沖突拖成全面戰爭,雙方的經濟問題,都需要優先解決,而不是把資源砸在戰場上,國際社會的持續關注,也讓雙方在談判時多了一層壓力。5月12日的會談,能否為克什米爾問題找到一個暫時喘息的機會,很快就會見分曉。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