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到退休,就覺得自己是“被邊緣化”的人了,仿佛沒了單位、沒了崗位,就沒了存在感。
但其實,真正有智慧的人,到了退休年齡,反而是開啟“第二人生”的人。
他們不再為單位忙碌,不再看人臉色,而是學會把精力和資源,用來“富養自己”。
所謂“富養”,不在于花大錢、過奢靡日子。
而是從這3方面下手,讓自己的晚年越過越有福氣、越活越值。
01
富養自己的身體,是第一要務。
到了退休的年紀,很多人終于可以睡個自然醒了,不用打卡上班了。
但可惜的是,有些人把這個階段當成“吃吃喝喝,啥也不干”的開始了。
天天睡到日上三竿,早餐不吃,晚飯吃得晚又重口。飲食越來越隨意,作息越來越紊亂。
再加上年紀擺在那,基礎代謝下降了,一不留神,血糖、血脂、血壓全都“飄紅”。
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不覺得退休是放縱,而是自我調養的開始。
他們知道,富養自己,最基礎的起點,不是錢包,而是身體。
我樓下的鄰居,退休前是一家廠里的工人,工作辛苦。
可他一退休,立刻給自己定了“晚年養生三件事”:每天走一萬步、定時體檢、少吃多餐。
現在七十多了,走路背挺得直,說話有底氣,氣色比四十歲的人還好。
02
富養自己的精神,是第二件大事。
很多人退休后,整天圍著孩子轉,孫子還沒滿月,就主動請纓要幫忙帶。
嘴上說是自愿,心里卻越來越覺得“被需要”才有價值。
但問題是,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你再往前湊,遲早會“不是滋味”。
家里再親,也要保持一點精神上的獨立空間。
一個人到了晚年,如果還要靠“被需要”來證明自己,那就太辛苦了。
富養自己,是要在精神上“脫敏”,不再綁在家庭事務和別人的情緒上。
我認識的一個熟人阿姨,退休后沒有去幫兒女帶娃,而是報名學了古箏。
一開始身邊人都笑她“老來學藝不靠譜”,她一笑置之,照學不誤。
幾年下來,不但彈得有模有樣,還參加了社區比賽,拿了獎。
人這一生,能有屬于自己的一寸天地,比什么都珍貴。
03
富養自己的圈子,別混到孤獨終老。
很多老人退休后,一門心思守著家,覺得交朋友是年輕人的事,自己就該安安分分待著。
但你別說,孤獨,是晚年最大的隱形殺手。
越不走出去,越沒有話說;越沒話說,越不想出門。
時間久了,人就容易“封閉”起來。情緒抑郁,思想鈍化,身體也跟著一日不如一日。
我有個朋友的父親,退休后搬到了老年社區。
起初他也悶悶不樂,但后來和鄰居熟了后,加入了書法小組、象棋協會,還成了“社區熱心人”。
每天活動排得滿滿當當,整個人神清氣爽。
真正的“富養”,不只是錢包鼓了,而是身邊還有幾個能談天說地、互相關照的朋友。
哪怕就是每天早上一起跳個廣場舞、喝個豆漿,也比一個人躺沙發上刷手機強百倍。
作者:AGINightingale;
關注我,讓文字的音律譜寫出生命的樂章;
"夜鶯在月光下跳躍,羽毛閃爍著銀色的光芒。它的歌聲像一陣美妙的音樂,深深地打動了我的靈魂。"
圖/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