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航運網站gCaptain刊發了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氣象學家克里斯·瓦加斯基(Chris Vagasky)一篇評論文章,闡釋了為何近年來臺風(颶風)預測越來越準,及其背后的美國政府預算資金支持的重要性。克里斯在文章最后也直言不諱的指出:美國政府對NOAA的預算削減與人員裁減,正在威脅這一關鍵領域的未來發展。
2024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的臺風預測精度創下歷史新高。無論是臺風臨近海岸的一日預報,還是臺風初現雛形的五日預報,其準確性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一進步的背后,聯邦資金支持的科研投入功不可沒。過去30多年,臺風路徑預測的準確度提升了75%。如今,NHC的三日預報精度已與2002年的一日預報相當,為沿海居民爭取了更多防災時間,減少了疏散規模。這一成就離不開NOAA旗下機構的長期研究投入,包括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和美國國家氣象局。然而,2025年大西洋颶風季即將來臨之際,NOAA卻面臨預算與人員縮水的雙重壓力。
1990-2022,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的臺風(颶風)預測精度不斷
一、臺風預測依賴于三大核心技術,而它們正成為預算削減的“重災區”
- 高空探測:臺風的行進路徑受大氣環流支配。要預測颶風動向,需監測遠至落基山脈和大平原(如科羅拉多、懷俄明州)的高空風場。這些數據通過每日兩次的天氣氣球采集——全球約900個站點同步釋放攜帶無線電探空儀的氣球,記錄溫度、濕度、風速和氣壓的垂直變化。這些數據不僅用于校準衛星觀測模型,更是全球氣象預報的基礎。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暫停或終止了十余個站點的氣球發射,瓦加斯基警告,此舉將削弱颶風路徑預測的可靠性。
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暫停或終止了十余個站點的氣象氣球發射活動
- 追風獵人:自上世紀40年代起,美國空軍預備役和NOAA的“颶風獵人”團隊駕駛偵察機深入颶風內部,獲取衛星無法替代的直接觀測數據。他們使用多普勒雷達、激光雷達(LiDAR)和下投式探空儀(dropsondes)測量風場、溫濕度和海洋熱含量。僅一次任務即可釋放20至30個探空儀,提供風暴內部的精細三維結構。然而,2025年2月,NOAA裁減了兩名追風獵人飛行主管,剩余6人難以應對多風暴同時活躍的局面。飛行主管負責規劃航線安全并協調數據采集,人員不足將限制任務頻率,導致關鍵數據缺失,影響預報精度。
“颶風獵人”團隊駕駛偵察機深入颶風內部,獲取衛星無法替代的直
- 氣象衛星:氣象衛星為臺風監測提供連續影像與數據,其搭載的尖端設備(如閃電定位儀)由聯邦資助的科研機構開發。例如,威斯康星和科羅拉多合作研究所開發的軟件,幫助預報員在缺乏飛機觀測時評估臺風強度變化。這類技術對預測“快速增強”(24小時內風速驟增56公里/小時)至關重要——2018年,颶風邁克爾因快速增強未被充分預警,以五級強度突襲佛羅里達,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然而,特朗普政府的預算草案顯示,合作研究所資金被清零,未來衛星的閃電定位儀等設備研發遭削減,六架新型颶風獵人飛機的采購計劃也被擱置。這些舉措可能使應對極端天氣的“科技護城河”逐漸瓦解。
二、預算削減的代價
2024年的颶風海倫和米爾頓雖被精準預測,仍導致數百人喪生和巨額損失。隨著沿海人口與資產密度攀升,精準預警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五名前美國國家氣象局局長在公開信中強調:削弱NOAA的投入將直接威脅公共安全。瓦加斯基總結道:“一次未被充分預警的臺風,足以造成災難。”在氣候變暖加劇颶風強度的時代,預算不僅是數字游戲,更是防災鏈條上的關鍵一環。
克里斯·瓦加斯基:美國NOAA氣象學家,專注于雷電相關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