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印巴邊境爆發沖突以來,巴基斯坦憑借中國的殲-10CE,成功擊落了多架印度戰斗機。
其中,就有2架被公認為當今歐洲最先進的現役戰斗機之一的法國“陣風”戰斗機。
這場空戰,無疑讓法國“陣風”陷入了巨大的難堪。
難怪有網友說,這場“買家秀”,將重創法國的軍工聲譽。
這并非危言聳聽。
全球的武器賣家,主要是美國、俄羅斯、法國、中國幾個。
俄羅斯因俄烏戰爭被制裁受影響,中國受地緣政治限制,這讓法國“鉆了空子”。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3年,法國已躋身為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國。
其中,“陣風”戰斗機是法國軍工的王牌產品。
僅2021年,阿聯酋就宣布購買80架“陣風”F4戰斗機,合同金額160億歐元。
阿聯酋引進的陣風
自2015年重啟出口以來,“陣風”戰斗機7年內累計訂單金額超500億美元,堪稱法國軍工的“搖錢樹”。
實戰,是武器的最佳檢驗場。
印巴空戰,暴露了“陣風”戰斗機的短板,恐怕會影響其市場前景,甚至拖累法國武器出口。
其實,“陣風”戰斗機最大的問題,不是賣不出去,而是交不出去。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早在2009年,法國軍隊就訂購了60架“陣風”戰斗機,目前還有27架未交付。
希臘在2021年訂購的6架“陣風”戰斗機中還有4架未交付,2022年訂購的6架更是遙遙無期。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陣風”戰斗機訂單積壓了220架。
2023年,達索公司原計劃生產15架“陣風”戰斗機,實際上僅完成了13架。
2024年,定下了25架的交付目標,實際上只交付了21架。
按照這個節奏,即使沒有新訂單,達索公司至少還需要10年時間才能交付完現有的訂單。
“陣風”戰斗機總裝車間
戰斗機裝備是一項涉及人員培訓、后勤保障與系統整合的復雜系統工程。
從接收裝備到形成完整作戰能力,通常需要至少12個月的系統性建設周期。
“陣風”戰斗機遲遲無法交付,很多國家真的“耗不起”。
“陣風”戰斗機,為什么交付這么慢?
這還要從“陣風”戰斗機肩負的使命說起。
“陣風”戰斗機由法國達索公司研發,于1986年首飛,2001年服役于法國空軍。
“陣風”戰斗機采用兩臺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采用獨特的鴨式布局,配備了相控陣雷達和光電探測設備,能夠執行對空、對地和反艦作戰任務,被法國媒體稱為目前全球“功能最全面”的戰斗機之一。
“陣風”戰斗機不僅是法國軍事工業的旗艦產品,更肩負著推動歐洲軍事自主化的重要使命。
因此,“陣風”戰斗機在研發上由法國完全自主,在軟硬件上,絕大部分由歐洲本土企業供應。
凡事皆有兩面性。
本土化供應,增強了“陣風”戰斗機的自主可控,卻也讓其供應鏈缺乏韌性。
一方面,零部件遭遇供應瓶頸。
“陣風”戰斗機采用的是法國賽峰集團的M88渦扇發動機。
M88渦扇發動機
2023年,賽峰集團因產能不足導致發動機交付延遲,直接影響陣風戰斗機的生產進度。
一架“陣風”戰斗機,至少需要3萬多個高精度零部件與大量電子元件。
即使缺一顆螺絲釘,也會讓總裝停工。
自新冠疫情以來,歐洲航空業供應鏈中斷,達索公司先后遭遇結構件、發動機、大量耗材和小型設備項目等供應短缺問題。
法國的人才和工程設備短缺,也在影響“陣風”戰斗機交付。
另一方面,關鍵材料被斷供。
雖然大部分零部件實現了本土化,但是,部分材料依然依賴俄羅斯、中國和美國等國家。
作為一種高強度和輕量化的金屬材料,鈦合金是航空發動機和機身制造的關鍵材料。
從全球市場看,俄羅斯提供了全球航空航天業所需要鈦的一半。
長期以來,歐洲主要從俄羅斯進口鈦金屬。
俄烏沖突后,歐盟制裁俄羅斯,導致俄羅斯高端鈦材一度斷供。
法國被迫轉向從日本進口,也僅能滿足需求的60%。
關鍵材料供應的不確定性,也對“陣風”戰斗機的生產造成了沖擊。
“陣風”戰斗機交付速度緩慢,核心癥結在于歐洲本土供應鏈的結構性缺陷。
技術標準碎片化、資源依賴癥與產業協同失效,也削弱了“陣風”戰斗機的性能。
印度媒體曾報道,印度空軍采購的“陣風”戰斗機暴露出了部分技術問題,如航電系統軟件升級滯后、部分部件維護成本過高等。
社交媒體上流傳的疑似飛機殘骸照片(右),以及此前印度空軍序列號為“BS 001”的陣風戰機照片
“陣風”戰斗機作為一款第四代多用途戰斗機,其性能的發揮高度依賴軟硬件協同優化。
這一系統工程特性不僅體現在設計階段的頂層架構規劃,更貫穿于生產、測試、部署全生命周期。
歐洲的供應鏈缺陷,直接影響“陣風”戰斗機的作戰效能。
一個細節是,法國原計劃為“陣風”F4型號集成“神經元”無人機協同AI系統,但因西班牙Indra公司研發進度滯后,該功能被推遲至2026年,削弱了多域作戰能力。
如果歐洲無法重建軍工體系,“陣風”的性能優勢或將持續縮水,最終淪為“高成本、低協同”的過時裝備。
反觀殲-10,依托中國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具有突出的競爭優勢:
自主可控,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實現100%國產化。
快速交付,全產業鏈協同實現了高效生產,埃及訂單從簽約到首架交付僅耗時6個月。
迭代升級,技術儲備與響應速度支撐持續進化。
巴基斯坦列裝的殲-10C
更為關鍵的是,規模化生產下,殲-10CE極具性價比優勢,售價僅為4000萬美元,不到法國陣風的三分之一。
感謝巴鐵直播帶貨,中國武器要賣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