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近日,日本自民黨宣布在黨政務調查會設立“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FOIP)戰略總部”,并擬由麻生太郎等保守派人物擔綱要職,此舉看似是對外交戰略的重磅布局,實則是日本保守勢力在時代浪潮中一次缺乏遠見的戰略踟躕,暴露出其深陷舊有思維定式難以自拔的困境。
從表面看,日本自民黨此舉意在強化外交實力,繼承和發展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外交方針。安倍晉三執政時期,大力推行“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其核心是拉攏美國,聯合印度、澳大利亞等國,與中國抗衡,妄圖在亞太地區重塑以日本為主導的地緣政治格局。如今,日本自民黨以該戰略為藍本設立新總部,看似是延續政策連貫性,實則是保守勢力對過往“輝煌”的病態眷戀。他們試圖通過集結保守派勢力,把日本重新綁上地緣政治博弈的戰車,延續其右翼政客對所謂“正常國家化”的執念。然而,這種執念背后,是對時代大勢的嚴重誤判。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多極化趨勢不可阻擋。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數字技術等全球性挑戰上,合作需求遠大于對抗沖動。日本卻逆潮流而動,將外交精力過度聚焦于軍事同盟和地緣政治對抗,無疑是舍本逐末。以經濟領域為例,中日韓同為東亞重要經濟體,經濟互補性強,本應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框架下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但日本保守勢力受地緣政治思維掣肘,在半導體、新能源等關鍵產業上,不斷強化與美國的“脫鉤斷鏈”政策,損害了自身企業利益,也破壞了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再看外交戰略層面,日本過度依賴美國,將自身安全寄托于美日同盟,缺乏獨立自主的外交戰略。邀請秋葉剛男擔任講師,聽取其應對美國特朗普政府等外交展望,更凸顯其外交的被動性與依附性。特朗普執政時期奉行“美國優先”,對盟友肆意加征關稅、要求增加軍費分攤,日本雖敢怒不敢言,卻仍幻想通過迎合美國實現自身戰略目標。這種將外交命運交由他國掌控的做法,不僅使日本在國際事務中喪失話語權,更使其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隨時可能被犧牲。
日本自民黨新設外交總部,看似雄心勃勃,實則是戰略短視的體現。在全球格局深刻調整的當下,日本應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觀念,以開放包容心態融入地區合作,以獨立自主姿態開展外交,而不是沉溺于舊有戰略的迷夢中無法自拔。否則,日本不僅難以實現外交突破,還可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損害自身利益,破壞地區和平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