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河南師范大學第二十屆文化遺產活動月開幕。旱船、哼小車等多樣非遺表演走進校園,當非遺文化與青春力量碰撞,一場關于傳承與發展的故事精彩上演。
本屆活動月以“保護文化遺產,共享文明和諧”為主題,后續還將開展民間文藝循環表演、手工藝品展、非遺知識講座等活動,旨在增強師生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擴大非遺影響力。開幕式上,戲曲聯唱將不同劇種創新編排,贏得熱烈掌聲,學生表演者表示要讓戲曲被更多人聽見。
該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陳夢全程忙碌,見證社團成為校園熱門。學校教務處處長梁存良介紹,活動聯合多方拓展內容,鼓勵學生實踐,學校已將文化遺產保護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成為多個省級非遺傳承與研究基地。
恰逢活動月舉辦20年、文學院恢復建立中文系40周年,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丁永祥帶領團隊挖掘非遺,助力二十多個項目列入非遺名錄。在他指導下,全國首個大學生非遺保護協會于2006年在河南師大成立,吸引數千學生加入,相關活動與社團屢獲國家級榮譽。
該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聶國興表示,學校連續二十載深耕非遺保護,推動了傳統文化教育。他號召師生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踐行非遺傳承、推動文化創新,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師大力量。(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史寶銀|陳鋒鉞 梁紫菡 楊雯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