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約1600字 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小軒窗
文/梁波
一次偶然的停電,引出一番意味深長的圍“燭”夜話。沒想到,爹娘在極為“簡陋”的人生中,竟然悟出那么多深邃的道理,并且用平實的話語道出,足見他們從生活和苦難中攢下的智慧。大道至簡,生活中的希望之光,有時候就像在月夜里,向外凝望小軒窗。
——題記
一家人正高興地吃晚飯呢,突然停電了。
平日里極少停電,所以家里并沒有備蠟燭。愛人趕緊打開手機的手電筒,給客廳補光。
剛停電時,感覺家里一片漆黑,我們有點不知所措。愛人打開手電筒后,瞬間就亮堂了不少。可是,片刻之后,眼睛慢慢適應了環境變化,就發現從窗外透進的光亮似乎足夠,手電筒好像有點多余。
我打電話咨詢,原來是因為小區檢修更換供電設備,臨時停電,大約一個小時后即可恢復通電。
“怎么城里也停電?”娘有點好奇地問,“記得你們小時候經常停電,這些年,老家都不怎么停電了呢。”
“是啊,娘!我們來到青島之后,基本上還沒碰到過停電呢。”愛人為了調節氣氛,笑著說道,“今天晚上,我們這是燭光晚餐啊。”
偶然的停電,讓爹娘來了興致,邊吃飯邊和我們聊起往事。
娘說:“你們小的時候,動不動就停電,那時候哪舍得點蠟燭?那是過年用的,就是點個煤油燈,又給屋里照亮,又照著你們寫作業。當時我總是想,煤油燈就像螢火蟲那么丁點兒個光,是么樣能給你們照亮個前程呢?”
爹說:“那時候條件差,電燈都舍不得買大的,總是十五瓦的,過年才舍得點個五十瓦的。哪曉得,社會發展這么快,那時候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隨什么都惜著、攢著,現在看啊,啥也用不上!所以說沒必要,反正都是一場空。”
關于“那時候”,娘卻有不同看法:“人只能活在當時呢,哪有那個前后眼?那時候,我們也幸虧沒日沒夜地做,下狠心惜著、存著、攢著,閑時備來急時用,要不然,拿啥供出一個大學呢?所以說,人啊,終歸還是要有個念想,再苦再難,咬咬牙也就熬過去了。”
“也對。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爹說,“哪個人能沒個念想呢?原先以為,我們活到了八十多歲,是村里年紀最大的,早就死得了。沒想到,到城里來一看,那些老頭老太太九十多歲還扎實得很,看來,我們活個九十多歲也有可能呢。”
聽著爹娘的對話,我覺得很有趣味,在客廳的微光里,情不自禁地笑了。我想,每個人都在追求些什么,心里都有一些欲念、執念,甚至是貪念、妄念。很多時候,為什么斷舍離很難?為什么剪不斷、舍不得、離不開?終究還是內心的貪癡嗔,求或不求、爭或不爭,也許原本無所謂對錯,只是代表不同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叫我說啊,一個人壽命太長了也不好,終歸還是給兒女添負擔。”沒想到,當爹憧憬“九十歲”的時候,娘卻苦笑著潑過來一盆冷水說,“如今回過頭來看,人這一輩子要走的路,有難有易,有急有緩,最后總有無能為力的那一天。我們這輩子就這樣兒了,現在只能巴望著后人們事事都好、事事稱心。”
聞言,爹也說:“是呢!我們這一輩子,沒啥文化,也沒見識,就只知道在田里地里扒口飯吃。孩子們就不一樣了,上過學,有知識,當然要有出息才好。”隨后,爹又一次問起我事業上“進步”的事,又一次表達了望子成龍的急切心愿。
爹嘴上卻說:“我和你娘都老了,哪天說不行就不行了,有生之年,能看到你們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就好,能進步當然更好,就算不能進步,也沒啥。”
娘也認同爹的說法,她寬慰我說,凡事不要太看重,太看重了就放不開手腳,但是,有個道理是一直成立的,就是遇到困難、碰到溝溝坎坎的時候,一定要咬牙堅持、一定要熬才能行。
“不是看到有盼頭才去熬,是要熬過去才有盼頭呢。”娘說。
聽到娘的這番話,我驚訝于老人家的智慧。其實,這不就是那些“智者”講的,很多時候,我們是“因為堅持才有希望,而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去堅持”的嗎?
我望著窗外的月亮出神,一時不知該如何接茬。這時,來電了,眼前,是滿滿一屋子的光明。00
【關于版權:本平臺致力于弘揚傳統孝道、禮贊天下爹娘、守護公德良俗。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歡迎投稿。聯系信箱:724528972@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