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我們一直在彌補汶川的遺憾?
08年大地震發生后,茂縣與外界失聯,只能派一支空降兵作為先遣部隊,冒險進入災區探明情況。戰士們紛紛寫下請戰書,里面出現最多的一句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一切”。
雖然跳下去的只有15人,但在前往災區的大型運輸機上,卻有120人隨時待命。
平時訓練中的跳傘高度是在800米到1500米,極限高度3000米,而從茂縣上空往下跳,高度則是5000米,高海拔地區,無地面指揮引導、無地面標識、無氣象資料,空降兵需要在三無條件下速降,這在世界軍事航空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如果第一組失敗了,就立即候補上下一組,直到有一組能進入災區,反饋回地面信息,當時所有人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萬幸,第一組就成功了。
當時我國救援技術有限,完成驚天一跳的15勇士,在7天內翻越4座大山,徒步200多公里,途經7個鄉鎮,55個村莊,向上級匯報了38次險情,這才摸清了茂縣的受災情況,為茂縣及周邊群眾開辟了生命之門。
17年后,當日喀則發生地震,震后10分鐘,運20就拉著人員和物資奔赴災區,西部戰區派出了大型無人機,對災區情況進行偵查,軍用直升機吊運救災設備、轉運傷員。
震后半小時,震中開始破拆救援,晚上7點,通訊全部恢復,在高海拔且落后的地區,僅用一天時間,救援物資就已經全部飽和,甚至都有了熱菜供應,震后第三天,當地就開始進行災后重建了,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叫“中國式救援”,什么叫“中國力量”!
當時印度還想要趁機刷一波存在感,但看到我軍的救援速度,中印邊境的嚴陣以待,三哥識時務的放棄了。
隨著我國實力的提升,我國在災難應急響應、援助力量和災后重建上,也都取得了極大的進步,這不僅僅是裝備上的提升,更是體系的完善、管理的創新、以及全社會力量的凝聚。
從廢墟到新生,從災難到希望,每一次中國人民面對災難時,所展現出來的團結、堅韌與無私奉獻,也是最讓美西方害怕的地方,因為無論有多難,中國人都不會選擇放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