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彌小木
日常生活中,你會有“擔憂”的事情嗎?當出現“擔憂”時,會有什么感受嗎?“擔憂”的頻率高嗎?
昨天看到一本書中,有段關于“擔憂”的話,忍不住笑了。
原文如下:
我花了很長很長時間才想明白,我百分之九十九的擔憂壓根就沒有必要。我之所以要擔憂,純粹是為了讓自己難受。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覺得非常丟臉。更讓我感到丟臉的是,我意識到,我就是那個把手指牢牢按在“難受按鈕”上的人。不過,我也發現,既然是這樣的話,那我也有力量不去按它。這個發現還是很美妙的嘛。
不知道你們看完是否笑了,反正我是笑了。
原來,我們的“擔憂”,很可能是“純粹為了讓自己難受”。
想想那些不太可能發生的“擔憂”,“擔憂”來“擔憂”去的,可不就是“純粹為了讓自己難受”嗎?
這段把人看笑的文字,來自這本《不配得感:我們為什么會破壞自己的成功與快樂》。
作者蓋伊·亨德里克斯在書中分享的關于“擔憂”的點,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擔憂”的1個觀點
《不配得感:我們為什么會破壞自己的成功與快樂》中有這樣一個觀點:
擔憂絕對是一種癮頭。事實上,擔憂就像是賭場里的老虎機,偶爾也能“中獎”——你擔憂的事情果真發生了。
對于日常生活中,習慣性“擔憂”的人來說,這句話值得多讀幾遍,讀到下一回開始“擔憂”時,意識到自己又進入“擔憂”的癮了。
有了“意識”,改變就容易多了。
如何改變“擔憂”的習慣?書中分享了2個版本。
簡單面對版
當“擔憂”來臨,問自己2個問題:
- 真的可能發生嗎?
- 現在能采取什么行動,帶來積極的改變?
一般情況下,習慣性“擔憂”的人,忙著把結果往壞了想,沒空去想這2個問題。但一直處于“擔憂”的狀態,真的很磨人。
不如,試著去改變習慣性“擔憂”的習慣,從這兩個問題入手,把自己從“擔憂”的泥潭中拉出來。
慢慢消化版
《不配得感:我們為什么會破壞自己的成功與快樂》除了分享2個問題的簡單版,作者蓋伊·亨德里克斯還分享了面對“擔憂”的7步法。步驟如下:
- 意識到自己正在擔憂某件事
- 放下擔憂念頭,移開注意力
- 問自己:是什么積極的新想法正在醞釀成型呢?
- 關注積極的新想法,帶給人的身體層面上的感受
- 專注體會新感受
- 能持續多久就持續多久感受新感受
- 弄清楚想要出現的積極想法
雖然作者在書中結合具體的案例,來詳細解釋每一個步驟的內涵。但看完案例,也不是很理解其中的幾個步驟,尤其是3。
4、5、6、7都是在3的基礎之上進行的。3都沒弄明白,后面的幾步更是不清晰。這其實會聯系到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的“上限問題”。
對于“上限問題”這四個字,有種發自內心的抗拒。雖然不知道自己作為讀者,到底在抗拒個啥?
個人改良版
簡單版理解了,慢慢消化版沒理解,作為讀者,來個個人改良版也不是不可以。以下是個人面對“擔憂”的改良版,共4步。
當“擔憂”來臨,可以這樣做:
1、覺察到在“擔憂”
覺察就可以拉回“擔憂”的狀態。
2、思考是否真的可能會發生?
如果不會,那就到這一步結束。都不會發生,還“擔憂”個啥?浪費精力不是?
如果會,那就問第3個問題。
3、能掌控嗎?
如果“擔憂”的事,也可能會發生,但卻是自己無法掌控的,那“擔憂”仍舊沒什么用。既然沒什么用,那“擔憂”到這一步結束。
如果“擔憂”的事,是自己可以掌控的。那就去思考:能采取什么行動,讓“擔憂”的事不會發生。
但是,對于習慣性“擔憂”的人來說,哪怕做了行動上的努力,仍舊還是很容易處于“擔憂”的狀態,那就多念幾遍下面這句話。
4、凡事發生皆有利于我
“凡事發生皆有利于我”聽起來很像一句雞湯,但深入理解這句話的精髓之后,可能會改觀。
如何深入理解這句話?可以去看看喜多川泰的《凡事發生皆有利于我》這本書。要是來不及看,那記住書中分享的一個觀點也可以:
真正的正向思考,是無論自己的人生發生任何事,都認為是對自己的人生而言,無論如何都必須體會的重要經驗。
把所有的事,當成一種體驗,一種人生的重要經驗。
人生,不就是來體驗的嗎?
寫在結尾的話
不知道有沒有人,是從來不“擔憂”的?
那些從來不“擔憂”的人,還真是讓人有點羨慕。
沒辦法,我自己就是那個容易“擔憂”的人。這篇文章,算是分享給自己,也分享給有同樣習慣的“憂”友。
下一回“擔憂”來了?
- 覺察
- 思考會發生嗎?
- 思考能掌控嗎?
- 記住“凡事發生皆有利于我”
讓我們戒掉“擔憂”的癮,人生苦短,還是別再給自己找難受了吧?
Hi~我是彌小木
過好當下最要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