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錯誤的認知:將能說會道,等同于江湖經驗豐富。
能說會道,跟江湖經驗豐富,這是兩回事。
就跟人情世故一樣,不見得會說話,就是懂人情世故;不見得不說話,就不懂人情世故。
試想,司馬懿沉默多年,活到最后,而同僚楊修,因為嘴巴太多,死于曹操之手,難道說楊修比司馬懿更厲害?
停留在“說話”層面的,再厲害,也不過是“匹夫莽夫”罷了。
社交境界:強者高手專注于閉嘴,而弱者低手,專注于說話。
02
嘴巴亂說話,是最愚蠢的行為。
生活中有90%的矛盾、是非,都是嘴巴太多導致的。
在別人面前侃侃而談,別人就會嫌棄你;總喜歡說別人的壞話,別人就會仇視你;
在別人面前暴露弱點,別人就會拿捏你;總喜歡談及人是人非,別人就會針對你。
肯定有人不理解,江湖中的老手,不都能說會道嗎?
確實,江湖中的老手,都能說會道。但是,這些老手在平時,也都一個比一個低調,能避免發言,就避免發言。
也就是說,在無事發生的時候,老手們都是不說話的。唯有遇到問題,不得不發聲的時候,這些老手才會展露出能說會道的一面。
他們知道,人在江湖,容易說多錯多。平時,盡量要沉默。
你說了這句話,也許沒有得罪A,但有可能會得罪B。反正,總有人是不認同你所說的話的。
03
閉上嘴巴, 是一種更高級的智慧。
一個問題:為什么普通人都守不住嘴巴,而各種侃侃而談,表達自己的觀點?
因為人性是沖動的,也是不安分的。
說話,就是沖動的表現。你想想,聽到別人說了什么,你下意識去回答、反駁、爭論什么。這,不就是一種人性的沖動嗎?
如果不克服沖動的人性,就會被沖動的人性所控制,有可能得罪了人都不知道。
而控制人性,并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需要有“經驗”的。
吃過的虧多了,人就會變得有經驗,有理性。受到經驗、理性的影響,當事人才能克服說話的沖動,而保持沉默。
口無遮攔,只會四處樹敵;沉默是金,才能廣結善緣。
在成年人的世界,每個人都需要花兩年的時間學說話,卻要花六十年的時間學閉嘴。
04
高手專注于閉嘴,弱者專注于說話。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
嘴巴笨,不懂說話——鉆研說話的技巧、藝術——能說會道,但也容易得罪人——吃虧多了,自我反省,閉上嘴巴,沉默是金。
屏幕前的各位,自己究竟處于哪個階段,可以對號入座了。
如果不出意外,絕大多數人,還處于嘴巴笨,不懂得說話的階段。甚至于,為此過分自責,認為前途無望了。
沒必要有如此想法。真不懂得說話,也學不會說話,那就跳過中間的階段,直接到最后的階段,閉上嘴巴,沉默是金。
弱者,不懂說話,卻強求自己亂說話,鸚鵡學舌,只會反受其害。
強者,無論懂不懂說話,都克制自己沖動的人性,保持理性、沉默,避免是非。
當別人摸不透你的底細,看不透你的想法,那別人對你的態度,只會是越來越客套,越來越尊重。
05
寫到最后
說話,這是有風險的事兒;閉嘴,這是沒有風險的事兒。
天天說話,哪怕說得天衣無縫,也總有得罪人,與人結仇的時候。
閉上嘴巴,哪怕被人忽視無視,也沒有得罪人,更不會與人結仇。
永遠都是“是非只為多開口”“槍打出頭鳥”啊。
這一點,看看職場就知道了。
平時,只有沒啥經驗的江湖小白,在侃侃而談。而那些有經驗的老江湖,基本都閉上嘴巴,藏了起來。
你想想,真有黑鍋,到底是侃侃而談的江湖小白去背,還是閉上嘴巴的老江湖去背呢?肯定是江湖小白去背。
真正的高手,不在乎表面上的裝X,別人在乎的,只有明哲保身。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