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全國勞動模范富肖艷:“天鎮保姆”的“軍師”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玉潔
過年了,北京客戶寄來煙、酒、小吃。返工了,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的保姆帶回土雞蛋、豆腐、野蘑菇等。作為“天鎮保姆”背后的“軍師”,富肖艷一直向這些走出農村、文化程度不高、心懷忐忑的保姆強調,她們和客戶是平等、互惠的。她努力讓勞動者的尊嚴扎下根來。
40歲的富肖艷是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家政服務分院(天鎮縣陽光職業培訓學校)高級培訓師,前不久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2012年,28歲的富肖艷到北京做育兒保姆。2015年,她成為天鎮縣陽光職業培訓學校培訓師。當地市場需求小、距離北京近,學校輸出的家政服務員以45歲至55歲的女性為主,大部分去了北京。
天鎮縣曾是山西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在富肖艷記憶中,10年前,當地就業機會很少,中年婦女除了種地幾乎沒活干,單靠土地收入微薄,而且“當地人思想不是很超前,理念也不是很先進”。
當時,當地人覺得做保姆“丟人”。富肖艷到當地農村動員婦女外出務工做保姆,在一次村干部和村民面對面的交流中,有男人站起來,表示“窮死了也不做那個保姆”,也有子女認為,“說起來我媽是個保姆,就覺得很丟人”。
富肖艷和同事曾動員29人去北京做家政服務,買好了票出發時卻只來了19人。
不過在富肖艷看來,最重要的是婦女自己怎么想,自身觀念改變了,外界的聲音都不是問題。一開始,大部分婦女心懷忐忑。但慢慢地有人開始轉變觀念,想出去闖一闖,突破一下自己,也有人需要賺錢,給孩子買房。有人說,自己第一次走出這個村,第一次坐火車,哪怕去天安門轉一圈也知足了。
在陽光職業培訓學校,顯眼位置曾掛著“天鎮保姆大學”的牌子。富肖艷想用這種方式提升學員的自信——“大學”兩字會帶來自豪感,讓她們明白“我們也是社會上需要的人才”。
平等的意識還可以喚起同理心。富肖艷說,“客戶也是把自己賺的錢擠出來一部分付給你,讓你來照顧親人,那你更要用愛心、真心去服務他們,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后來,“天鎮保姆”成為全國知名勞務品牌。據統計,天鎮縣陽光職業培訓學校已舉辦311期培訓班,累計培訓約4.15萬人,幫助約3.25萬名農村婦女在北京、天津等地簽訂用工合同,成功就業,人均年收入達8萬多元。
富肖艷觀察到,變化在這些婦女身上悄然發生。有人用做保姆賺的錢,給家里在縣城買了房,有人給自己買了保險。改變還藏在她們的動作、語言、穿著上,有人變得自信、時髦。她們的眼界也變得開闊了,有30多名保姆跟隨客戶走出了國門。
2022年,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家政服務分院在天鎮縣陽光職業培訓學校掛牌。2023年,分院又成功申報成為全國總工會家政就業技能培訓試點。
這是一個專業度、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工作。分院培訓師介紹,分院對學員的最低要求是掌握52項技能。富肖艷說,每一項技能都要練習26遍,換尿片、沖調奶粉、給病人翻身等所有技能均被量化考核。
“我們家政服務員也需要活到老、學到老。”富肖艷說,很多保姆剛開始不會用門禁、坐車坐到反方向,現在,學院要求她們都要學會打網約車、發送定位、網上購物,以及使用社交媒體、人工智能軟件,持續學習。
這些年,富肖艷帶領團隊承接了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國家級家政重點課題研究,先后完成《家政服務企業發展模式研究》《家政服務員職業心理研究》等課題。
據2024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我國家政服務業市場規模已超萬億,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但初步估算,我國家政用工缺口超過2000萬。找個優秀的家政服務員,正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剛需。
2025年4月底,富肖艷來北京參加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她說,這是她第一次在現場聽樂團演奏國歌和國際歌,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她覺得這份榮譽不只屬于自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