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浙江杭州余杭“毫米級”驗收、湖南常德鼎城“破障行動”、重慶五分院解決“最后一米”出行不便、江蘇蘇州吳江保障“無憂”出行、上海閔行圖書館無障礙改造等實踐,彰顯了法治力量對特殊群體權益的托舉。多地以“人大+檢察”聯動監督,將代表建議轉化為檢察建議,從盲道修補到智能導乘,從設施“覆蓋”向服務“品質”升級,折射出無障礙環境建設從“有”到“優”的變革?!稒z察日報》選登的一線故事,詮釋了檢察機關與人大代表協同履職,凝聚監督合力,鋪就“平等、融合、共享”的無障礙坦途的生動實踐。
上海閔行
在公共場所改造細節上較真
“這次改建提升很到位,我們做這些就是為了讓更多的殘障人士擁有走出家門、擁抱書香的勇氣!”5月6日,在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開展的某圖書館無障礙環境建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回頭看”活動中,閔行區人大代表高楊的發言擲地有聲。
2024年8月,一條來自“益心為公”志愿者的線索進入閔行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的視野。志愿者在圖書館借還書時注意到,一位年邁的老人在電梯口駐足許久,盯著樓層指示牌費力地反復張望,也沒有發現無障礙閱讀區域的指示標識;所在樓層也沒有無障礙衛生間,他立即通過“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將線索反映給閔行區檢察院。
收到線索后,檢察官馬上前往現場調查。一方面,檢察官和圖書館多次溝通交流,明確無障礙設施的具體設計安裝、使用、標志等要求,探討改建提升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依托《閔行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與閔行區人民檢察院監督工作銜接辦法》,檢察官帶著案卷走進該區人大常委會,邀請人大代表共同參與線索研判,聯動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對圖書館實地走訪調查。
“電梯口指示牌密密麻麻列了12個功能區,唯獨缺了視障閱覽室;衛生間廁位沒扶手、沒報警器,門還向內開,這對肢體障礙者太不友好了?!痹诟邨畲淼慕ㄗh下,該院將“無障礙設施實用性”納入重點調查清單,向行政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對涉案圖書館盡快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立即開展專項排查,制定改建提升措施。
2025年5月,上海市閔行區檢察院邀請人大代表出席某圖書館無障礙環境改建提升案件研判會。
2025年初,一場特殊的研判會在閔行區檢察院召開。人大代表盯著衛生間改造圖紙追問:“廁位門改外開后,內部空間是否足夠輪椅回轉?報警器的位置是否方便觸及?”這些較真的細節,讓改建提升方案數易其稿。最終不僅要求完善硬件設施,更強調“人性化細節”:除了殘障人士,也應該保障老年人的大字閱讀和有聲閱讀等需求;服務臺也要增加顯眼指示。
改建提升成效如何?特殊群體是否真正受益?同年5月6日,高楊代表與檢察官再次走進圖書館,開展無障礙設施“回頭看”。她實地查看圖書館衛生間改造細節,體驗有聲閱讀服務。推開二樓無障礙廁位的門,外開式設計留出足夠回轉空間,坐便器兩側安裝了L型扶手,墻面上的緊急呼叫器下方,“紅底白字”的提示牌格外醒目。電梯口樓層指示牌等處顯著標明視障閱覽室、大字閱讀、有聲閱讀等無障礙閱覽室的位置。
“圖書館作為公共場所,應當滿足各類群體的無障礙需求,檢察機關像一根針,穿起了行政履職、人大監督、社會參與的千條線?!备邨畲碓诨顒咏Y束后感慨地說。
蘇州吳江
排查公共建筑無障礙設施配備狀況
2025年4月30日,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檢察院黨組成員、檢委會專職委員許劍峰來到陸鴻代表(右)創建的蘇州緣躍紙制品有限公司,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監督回訪。
“政府對殘障人士的權益保障越來越關注,這個改造真是改到了大家心坎上。”4月30日一早,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檢察院黨組成員、檢委會專職委員許劍峰驅車前往吳江區平望鎮蘇州緣躍紙制品有限公司,向蘇州市人大代表陸鴻反饋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項監督情況。車子剛停下,陸鴻代表就熱情地迎上來,指著廠區新建的無障礙電梯笑著說。
廠區新建的無障礙電梯,源自一年前的一次代表建議與檢察公益訴訟的牽手。
2024年1月,陸鴻代表在蘇州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強化住宅小區無障礙停車位監督管理的建議》,引起同為蘇州市人大代表的吳江區檢察院檢察長杜建偉的關注。
次月,陸鴻代表應邀到人大代表駐檢察機關監督聯絡站,就無障礙環境建設問題和檢察官開展深入座談交流。這場持續兩小時的對話,促成該院公益訴訟辦案團隊將眼光從陸鴻代表建議的住宅小區無障礙停車位拓展到全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并確定了三項舉措:開展全面排查、與相關職能部門建立聯動保障機制、推動專項整改。
座談會后,檢察官在走訪調查中了解到,吳江區農村持證殘障人士數占全區殘障人士總數的74.6%,有30余處農村區域無障礙坡道缺失或設計不合理、無障礙停車位被占用等問題亟待整改。
為全面收集無障礙環境建設需求、凝聚各部門合力,2024年5月,吳江區檢察院聯合該區法院、殘聯等部門,創新建立“需求清單—責任清單—銷號清單”機制,隨后,吳江區檢察院運用最高檢上架的“公共建筑無障礙設施配備不規范監督模型”進行深入摸排,發現近3年49個工程項目資料中缺少無障礙設施設計,6處未按照設計圖紙建設。2024年11月,吳江區檢察院向涉及的鄉鎮政府和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
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鄉鎮政府和行政機關高度重視。2025年1月,3個鄉鎮政府對檢察建議指出的衛生院、農貿市場、文化中心等公共建筑無障礙設施進行改造,區住建局則進一步完善無障礙建設項目審核機制。截至目前,各相關部門共對120余處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不規范問題、16處占用無障礙停車位問題完成了整改。
杭州余杭
推動無障礙設施從“有”向“優”
2025年4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檢察院邀請區人大代表陳榮偉(中)踏看無障礙設施整改情況。
4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人大代表陳榮偉手持卷尺,蹲身測量地鐵口緣石坡道的坡度——1∶12的精準數值,正是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對三面坡緣石坡道的強制性標準。這場“毫米級”驗收的背后,是檢察機關與人大代表攜手推動無障礙設施從“有”向“優”躍升的兩年攻堅。
這場行動始于2023年,余杭區檢察院在梳理代表建議時關注到陳榮偉代表提出的《關于繼續完善無障礙設施的建議》,其中提到“有些無障礙設施設置不規范,無法保障特殊群體的無障礙需求”。
“近年來,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無障礙設施廣泛鋪設。但是,我們還要關注這些設施是否規范,有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痹陉悩s偉代表看來,無障礙設施不能止步于“建成”,還要物盡其用。
2023年11月,該院依托代表建議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工作機制,將陳榮偉代表的建議轉化為公益訴訟案件辦理。隨后,該院公益訴訟檢察官邀請殘聯工作人員、“益心為公”志愿者和特殊人群代表一起進行實地走訪調查,發現醫院附近部分盲道有缺失,醫院周邊公交站、地鐵站盲道設施不完善,進出站口臺階高度不符合標準。
同年12月,該院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履職,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監管責任。相關職能部門及時與當地無障礙辦、市政中心等部門會商,明確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標準,并制定整改方案。
2024年9月,缺失的盲道補齊了,地鐵站進出站口臺階的高度調整了,相比之下,公交站附近的無障礙設施整改難度較大,尚未整改到位。
11月21日,該院邀請陳榮偉代表和區殘聯相關負責人、“益心為公”志愿者、特殊人群代表等召開公開聽證會,傾聽各方意見。
“無障礙環境建設專業性很強,除了要加強日常監管維護,關鍵要從源頭盯緊設計方案的規范和監督審核,確保施工質量,避免設施建成后因不符合標準再次返工。”會上,聽證員們對相關職能部門前期整改情況以及檢察工作給予肯定,并對醫院周邊公交站無障礙設施整改遇到的困難提出意見和建議。
聽證會結束后,相關職能部門立即對醫院周邊公交站無障礙設施進行整改。截至目前,3個公交站與人行道連接處均設置了緣石坡道等無障礙設施,1個公交站因不具備整改條件,與鄰近公交站進行并站處理。“希望檢察機關能夠持續關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的問題,持續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陳榮偉代表表示。
常德鼎城
“破障行動”讓盲道從“通”到“暢”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檢察院邀請區人大代表陳國述(中)對無障礙環境建設開展“回頭看”。
“時常看到拄著盲杖的市民走在街頭,他們的平安出行,證明我們的努力是有成效的?!?025年全國助殘日前夕,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檢察院邀請視障人士、區人大代表走上街頭,對無障礙環境建設開展“回頭看”,區人大代表對三年“破障行動”的成效給予肯定。
時間回溯至2022年6月,鼎城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在街頭普法時接到群眾反映:“盲道地磚破損空鼓,孩子被絆倒、路人被濺臟水是常事?!睓z察官調查發現,城區內盲道被占用、破損,無障礙洗手間堆放雜物等現象較為多見,一些商廈缺失無障礙車位及衛生間,給殘障人士出行帶來障礙。
“我們平時很少在街頭看到殘障人士,不是因為殘障人士數量少,而是無障礙環境建設不規范,他們只能將自己的出行需求壓縮到最低。”鼎城區人大代表陳國述說。
同年8月,鼎城區檢察院向該區住建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該局依法對上述情形加強監管,并排查轄區范圍內的道路以及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
收到檢察建議書后,該局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專題研究,啟動“破障行動”,針對排查中發現的35處不規范的無障礙坡道進行處理,修復3000多米破損盲道,并在人流量大的公交場站增設人行通道。同時,該局要求相關部門對全區凡涉及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在建項目,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及規范標準監督驗收。
11月,鼎城區檢察院邀請人大代表對整改后的城區道路進行驗收,發現破損盲道已被修復,缺失無障礙停車位的商廈也已整改完畢。
“破障行動”并未止步。2024年8月,該院對某廣場盲道缺失情況進行立案,同年12月,通過制發檢察建議推動住建部門完成盲道鋪設。
數據顯示,鼎城區現有持證殘障人士1.2萬余人。2022年以來,檢察機關累計發出無障礙領域檢察建議9份,督促整改問題點位56處。
“一條盲道亦可丈量城市的文明程度,‘人大+檢察’的監督合力正在釋放更大效能?!标悋龃碚f,鼎城區檢察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探索“人大+檢察”監督新模式,共同鋪就“平等、融合、共享”的無障礙坦途。
重慶五分院
推動解決“最后一米”出行不便
無障礙踏板、智能語音播報……這些看似微小的設施,卻是殘障人士融入社會的關鍵支撐。2025年1月以來,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下稱“五分院”)以公益訴訟為杠桿,推動轄區公共交通無障礙環境建設,破解視障、肢體障礙群體出行難題,獲得全國人大代表點贊。
2024年初,重慶市人大代表張遠濤提交了《關于落實〈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建議》,指出該市公交導乘系統不完善、無障礙服務缺位等問題。與此同時,“益心為公”志愿者反映,視障人士因無法識別車頭線路牌頻繁誤車。五分院迅速將線索轉化為公益訴訟案件,啟動專項監督。
“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初衷是保障殘障人士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利地融入社會,享受無障礙環境便利也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五分院公益訴訟部門負責人說道。
為摸清問題癥結,2024年7月,該院檢察官通過陪同視障者、輪椅使用者乘坐公交,發現車輛到站后僅車內播報、缺乏駕乘信息聯動等問題;對744名殘障人士的問卷調查顯示,超八成受訪者有過聽見車聲難辨線路、登車過程耗時費力等經歷。
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邀請相關單位負責人、市人大代表等召開公共交通無障礙環境建設聽證會。
據悉,目前重慶公交集團運營著700余條線路、7800余輛公共汽車。重慶公交系統自2019年上線“車來了”App后,殘障人士可通過語音播報預判車輛到站時間,但“最后一米”的障礙仍未解決——車輛進站后,視障者難以確認線路,肢體障礙者登車缺乏協助。對此,五分院于2024年7月召開聽證會,邀請市交通運輸部門、公交集團、市盲人協會、“益心為公”志愿者、市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等共商對策,提出“科技+服務”的雙軌解決方案。
7月26日,五分院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全面履行公共交通無障礙環境建設監督管理職責,督促重慶公交集團為殘障人士、老年人乘坐公共汽車提供輔助器具、咨詢引導等無障礙服務,進一步完善無障礙導乘系統,解決老年人、殘障人士不能準確、及時、便利乘車問題。
在檢察建議的推動下,重慶市公交集團于2024年9月推出兩項舉措:一是開通無障礙服務專線61686168,殘障人士撥打電話即可預約車輛到站提醒及登車協助;二是試點“響應公交”系統,通過無障礙版微信小程序實現精準預約乘車,目前已在兩條線路試運行。
“檢察機關推動公共交通無障礙環境建設,讓殘障群體出行之路更為順暢,這體現了檢察機關的擔當,體現了現代化都市應有的人文關懷與溫度?!比珖舜蟠硪笃潺垵M意地說。
來源:檢察日報·聲音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