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月30日下午5點17分,新德里比爾拉宅邸的花園小徑上,一位身披白布的枯瘦老人正走向祈禱臺。三聲槍響撕裂黃昏的寧靜,79歲的甘地捂著胸口緩緩倒下,鮮血浸透了象征純潔的棉紗。開槍的印度教狂熱分子高德西并未逃跑,反而高舉雙臂呼喊'印度母親萬歲'——這場震驚世界的刺殺,揭開了現代印度最撕裂的傷疤。
您可能聽說過甘地絕食逼退英國總督的傳奇,但未必知道這位'禁欲圣人'晚年竟要隨身攜帶山羊奶防身。就在遇刺前三個月,他曾在加爾各答用絕食平息教派仇殺,結果自己反被印度教徒罵作'穆斯林走狗'。刺殺當天清晨,貼身侍衛發現他床頭的《薄伽梵歌》里夾著未完成的詩句:'若我必須死于疾病,請讓病痛警醒世人...'
刺殺背后的恩怨要追溯到1947年8月15日。當尼赫魯在紅堡升起三色旗時,剛從孟加拉難民營回來的甘地卻把自己關在屋里紡紗。這位'印度獨立之父'始終反對印巴分治,曾在臨時政府會議上拍桌怒吼:'你們要把我的身體切開兩半嗎?'結果被激進分子在會場外高喊'甘地去死'。
真正點燃火藥桶的是當年9月的德里暴亂。十五萬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沖擊穆斯林社區,甘地拄著拐杖站在暴徒面前:'除非踏過我的尸體'。這場面被美聯社記者拍下傳遍世界,卻讓極端組織'印度教大齋會'將他列入暗殺名單。該組織秘書長薩瓦卡曾公開說:'那個老頭每退讓一步,印度教就流一桶血。'
刺殺者高德西的成長軌跡堪稱時代縮影。他出身婆羅門家庭,卻在大學期間沉迷德國納粹著作,把《我的奮斗》當圣經。1944年加入國民志愿服務
團后,這個曾經的文學青年開始隨身攜帶鍍金手槍。最諷刺的是,他刺殺時使用的貝雷塔手槍,正是從被甘地感化的穆斯林軍閥手里購得。
行刑前的獄中訪談透露更多細節:高德西團隊原計劃在1月20日動手,因甘地臨時更改行程未果。他們甚至在比爾拉宅邸對面租下房間,用望遠鏡觀察了整整十天。行刑當天下午,本該站崗的錫克教警衛'恰好'被調去喝茶——這些巧合讓后世史學家懷疑有更高層級的陰謀。
血案引發的連鎖反應遠超想象。甘地靈柩途經的亞穆納河岸,五十萬民眾集體削發明志,鋒利的剃刀劃破手掌染紅河水。遠在倫敦的丘吉爾得知消息后,把威士忌酒杯摔在唐寧街地毯上:'我們失去了制約印度最好的剎車片。'最戲劇性的是,親手簽署死刑令的尼赫魯,二十年后自己女兒英迪拉也倒在了錫克教警衛槍下。
七十五年后再看這場悲劇,最吊詭的是兇手與被害者的'鏡像關系'。高德西在法庭上自辯時背誦《吉檀迦利》,甘地生前卻把泰戈爾這首名作批注得滿是涂改;兇手崇拜的希特勒早已自殺,而被唾罵的'懦夫'甘地,其肖像如今掛在聯合國大廳中央。或許正如甘地紀念館的解說詞所說:'子彈能殺死一個七十九歲的老人,卻打不穿穿越時空的思想。'
當印度總理莫迪在2022年將甘地遇刺日定為'殉道者紀念日'時,新德里街頭的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發起'非暴力挑戰':上傳自己撿起垃圾或扶老人過街的視頻。這種黑色幽默般的傳承,或許正是對刺殺者最辛辣的嘲諷——他們用暴力抹去的,終將以更頑強的姿態重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