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完成了7輪海試工作,外界猜測該艦的狀態已十分接近交付,可能會在某個帶有諸如“獻禮”之類重要含義的時間節點服役。關于該艦是否已進行“電磁彈射器放飛固定翼艦載機”這一科目的測試,來自官方的準確消息始終未曾流出。但這一次,國內官媒帶有“瘋狂暗示”色彩的一則報道,或許很能說明問題。
官媒的相關報道
時值解放軍海軍固定翼艦載機航空兵部隊組建12周年,央視新聞頻道對此事進行了報道,期間提到“殲-35艦載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隱身艦載戰斗機,隱身能力使殲-35艦載機實現跨代發展”,還給出了“電磁彈射+隱身戰機,提高艦載機起飛效率”等說法。很顯然,其中的信息量著實不小。
國產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
我們知道,發展航空母艦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系統性工程,諸如艦船動力系統、船電系統、足以承受艦載機高速著艦的高強度鋼、電磁彈射器和阻攔索等,無不是這個系統性工程中的每一個子工程。這其中,艦載機本身也是如此。為了實現裝備的按時交付、服役和生成戰斗力,一個個子工程都要盡可能地按照設定好的時間節點來推進項目進度
空軍型的殲-35A已經服役
而今,“福建艦”已十分接近服役。故我們有理由相信,身為該艦最核心戰力的隱身艦載機殲-35,大概率已走完全部研發流程并定型,甚至進入了低速量產和小批量列裝部隊試用的階段。畢竟,殲-35隱身戰機家族中的空軍型,即殲-35A已然服役,說明其技術狀態已達標。于是身為艦載型的殲-35,很可能也會是這樣。再加上官媒提到的“電磁彈射+隱身戰機,提高艦載機起飛效率”,這無疑有著極強的暗示性,很像是在從某種程度上證實“殲-35已在‘福建艦’上完成過彈射放飛和阻攔著艦”
六代機殲-50已開始密集試飛
想想也是,對于在先進戰斗機和“超級航母”這兩條發展之路上,同時表現出極快的速度和巨大的沖勁的中國來說,留給殲-35上艦的機會其實是“越來越小”的,即若殲-35艦載機的上艦進度再磨磨蹭蹭,恐怕可能將被命名為殲-50的沈飛下一代戰斗機,就要登上國產航母的甲板了。只不過,國內還是本著“小步快跑”的成熟做法,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發展。
“遼寧艦”和“山東艦”組成的雙航母編隊
基本可以確定的是,現役的“遼寧艦”和“山東艦”這兩艘滑躍起飛型航母,以及即將服役的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都會迎來殲-35隱身艦載機。至于說舷號19的下一艘國產航母,有說法稱其會是與“福建艦”同型號的姊妹艦,那么該艦應該也會以殲-35為主戰力量。而傳聞已久的國產10萬噸級核動力“超級航母”,或許就會以殲-50為最主要的固定翼隱身多用途艦載戰斗機了。雖說殲-35同樣有可能被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所運用,但其注定難成“主角”,只能為殲-50“打輔助”。
殲-50上艦預想圖
“福建艦”服役并搭載殲-35后,將成為中國海軍航母發展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以“隱身戰機+電磁彈射”的方式實現各界期待已久的“完全體”狀態。當然,到了2030年代,國內對“完全體航母”的要求和標準會更高,極有可能來到“隱身六代機+電磁彈射+核動力”的水平。屆時,當下風頭無兩的“福建艦”和殲-35,或許也將成為一票“喜新厭舊的大豬蹄子軍迷”心中的“牛夫人”。
“福建艦”完全體預想圖
但至少在當下,“‘福建艦’+殲-35”的這對組合仍是我們最期待看到的,二者所代表的也是現階段的世界一流水平。官方宣布它們服役的消息,就快要到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