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wǎng)-湖南頻道
人民網(wǎng)長沙5月12日電 2025年5月12日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中國地震局在湖南韶山舉辦全國第二屆防震減災科普主場活動。
活動圍繞“防震減災 共筑平安”主題,通過線下主場和線上直播聯(lián)動的形式,集中舉辦科普展演、圖書捐贈、防震減災倡議宣講、應急演練、廣場展覽、現(xiàn)場頒獎、科普講座和經(jīng)驗交流等多種活動,向市民講解防震減災科學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學生代表現(xiàn)場演唱“地震科普 攜手同行”主題活動主題曲《這一瞬間》。模擬開展6.8級地震應急演練,著力提升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對突發(fā)地震災害的綜合能力。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等三位知名專家從工程抗震、地震預警、“諦聽”地震波大模型等不同角度帶來精彩的防震減災科普講座,向社會公眾普及地震科學知識。來自救援隊、學校等領域工作者分享了地震救援、校園避震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和典型做法,通過交流共享,帶動各界關注科普教育、加強防震避險能力。
活動現(xiàn)場,湖南省紅十字會、湖南省氣象局、湘潭市應急局、長沙量子研究院、湘潭市消防支隊等相關單位還開展了廣場宣傳教育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參加。現(xiàn)場通過宣傳咨詢、裝備展示、演示互動等方式向市民詳細講解防災減災相關科學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張勤在活動現(xiàn)場表示,加強防震減災科普工作,是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動體現(xiàn),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筑牢防災減災人民防線具有深遠意義。舉辦這次主場活動,是探索“紅色研學+防震減災科普”的一次重要實踐,目的就是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革命精神,共同傳播防震避險知識和技能,推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氛圍,為減輕地震災害風險筑牢堅實的社會基礎。
長期以來,中國地震局會同相關行業(yè)部門、地方政府和社會組織在防震減災科普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從學校到社區(qū),從城市到鄉(xiāng)村,讓更多人了解了地震知識,掌握了避險技能。特別是聯(lián)合教育部、國家民委、中國科協(xié)開展的“地震科普 攜手同行”主題活動,已惠及全國2.8萬所學校。(徐偉 譚思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