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走進開陽縣花梨鎮清江村,寬闊的通組公路蜿蜒向前,白墻黛瓦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房前屋后的小花園里鮮花競放,菜園里的時令蔬菜長勢喜人。這是花梨鎮深入推進“兩清兩改兩治理”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健身步道修建中。
近年來,開陽縣花梨鎮以建設和美鄉村為導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緊扣“兩清兩改兩治理”與農村“五治”一體推進鄉村建設和治理,統籌資源、靶向施策,實現鄉村顏值與內涵雙提升。
“兩清”扮靚“面子” 鄉村舊貌換新顏
走進花梨鎮村村寨寨,隨處可見鎮、村干部走村入戶的身影。鎮、村干部逐戶巡查房前屋后的柴火堆、雜物堆,登記殘垣斷壁和廢棄危房,以“繡花功夫”清理鄉村“頑疾”。花梨村村民李碧榮指著門前的健身步道公園說:“以前這里是個雜草叢生的低洼水塘,風一吹,垃圾便堆積于此,又臟又亂。現在清理過后改成健身步道,聽說后面還會在塘里栽上鮮花,肯定會更漂亮。”
亂堆亂放、房屋安全排查。
據悉,該鎮累計排查農房5860棟,拆除廢舊危房6棟,清理亂堆亂放500余處,清理溝渠總長累計2.7公里。
如今,騰退的閑置土地被規劃為“小三園”(花園、菜園、果園),既美化環境又盤活空間,讓“邊角廢地”變身“景觀寶地”。
“兩改”做實“里子” 和美鄉村入畫來
“現在的廁所干凈衛生,再也不用忍受蚊蟲和異味了。”高坪村的馬武權對改廁工作贊不絕口。在“兩改”工作中,花梨鎮堅持“政府引導、群眾主體、因地制宜”的原則,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畜禽圈舍改造。
集鎮污水管網鋪設。
在改廁方面,通過兩輪“不漏一戶”摸排,精準識別無廁、旱廁農戶,采用“黑灰水分類處理+大三格化糞池+土壤滲濾利用”模式,新建改造三格式化糞池廁所100余座,實現常住人口衛生廁所全覆蓋。在畜禽圈舍改造方面,全面摸排各村(社區)雞鴨豬牛圈舍情況,引導養殖戶按照“人畜分離”的標準進行改造,目前已納入鄉村建設項目儲備3個。
“兩治理”筑牢“底子” 基層治理出妙招
初夏的傍晚時分,建中村的垃圾分類收集點前,村民們正有序投放分好類的垃圾。
“現在大家都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村里的環境也越來越好了。”村支書吳明書介紹說。在“兩治理”工作中,該花梨鎮堅持標本兼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清理院落垃圾。
在治理污水方面,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站2座,維修污水管網2公里,實現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在垃圾處置方面,在全鎮設置垃圾轉運收集點100余個,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模式,廣泛宣傳“五點”減量法,依托“相約星期五”定期開展垃圾清理行動,環境衛生整體形勢向好。
在典型選樹方面,該鎮積極推行“紅黑榜”評比和“積分制”管理。每月開展環境衛生評比,對先進戶上“紅榜”表彰,后進戶上“黑榜”督促。同時,建立“積分超市”8個,村民通過參與環境整治獲得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目前,該鎮累計開展評比活動4次,兌換積分100余人次,評選出“最美家庭戶”12戶。
下一步,開陽縣花梨鎮將健全“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村民自治”的長效管護機制,持續鞏固“兩清兩改兩治理”整治成果,推動人居環境從“一時美”邁向“長久美”,從“局部美”拓展到“全域美”,讓鄉村振興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圖/文 王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