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錦繡山河,美好旅程”的主題與滇西秘境龍陵相遇,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與自然對話即將啟幕。
作為滇西抗戰的主戰場、中國黃龍玉的故鄉,龍陵以高黎貢山的雄渾為筆,怒江與龍川江的奔涌為墨,在“溫泉博物館”的氤氳中,勾勒出一幅集紅色記憶、非遺匠心、生態奇觀于一體的文旅長卷。這個五月,讓我們沿著“西南古絲綢之路”的足跡,探尋滇西雨屏下的山水人文密碼。
錦繡山河:行走在地質奇觀與紅色記憶的交織中
龍陵松山大戰遺址紀念園,坐落在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的懷抱之中,這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滇西抗戰的核心戰場之一,每一寸土地都鐫刻著不朽的歷史印記,承載著中華民族抵御外侮、保家衛國的壯麗篇章。步入紀念園,時間仿佛凝固,將游人緩緩帶入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漫步滇緬公路遺跡,觸摸彈痕累累的碉堡,在松山戰役紀念館里聆聽那段血與火的歲月。站在惠通橋上,仿佛能聽見當年遠征軍的吶喊,感受這座邊陲小城的家國情懷。
邦臘掌溫泉被譽為“溫泉博物館”,近0.4平方公里內密布600多孔泉眼,氡氟泉、碳酸泉、硫磺泉等水質各具特色。氡氟泉富含23種微量元素,可緩解風濕、關節炎等病癥,游客甚至為此扎根龍陵,每年專程來此療養數月。
龍陵中醫醫院與溫泉康養中心結合,推出拔水罐等特色療法。以90℃氡氟泉水加熱竹罐吸附經絡,疏通淤血,搭配藥浴、推拿,實現“身心共浴”。
石斛花卉景區,在四月至五月間化身“花花世界”。石斛傾城:30萬株石斛依樹而生,紫皮、金釵、腫節等品種在枝頭垂落成瀑。紫色花瓣如繁星點綴街巷,花期綿延數月,將縣城染成“蘭科植物博物館”。
舌尖盛宴:從雨林野趣到市井煙火的味覺漫游
在龍陵傣家美食的酸辣鮮爽喚醒味蕾。苦腸生的濃烈、撒撇的醒神、金剛鉆烀鴨的醇厚,每一道菜肴都承載著雨林饋贈的野趣。芭蕉葉包裹的糯米雞,香氣中彌漫著傣家人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
古城巷尾的煙火氣,則藏著龍陵人最本真的生活哲學。白塔水煎包的焦香酥脆,在凌晨四點的油鍋中滋滋作響;朱順米線店的自助加料臺,讓一碗米線成為食客自由創作的味覺畫布;夜市里的炸洋芋裹著酸甜辣的腌菜膏,搭配一杯現磨豆漿,將市井溫情融入每一口酥脆。
若想體驗養生之道,石斛宴絕對不容錯過。石斛花炒蛋的清香、石斛燉土雞的滋補、石斛凍干粉的回甘,讓“仙草”從傳說走入餐桌,在滋養身心的同時,感受食藥同源的東方智慧。
非遺匠心:指尖流轉的千年文脈
黃龍玉:金暉與熱血的詩意;自2004年發現以來,黃龍玉以“黃如金、紅如血”的色澤驚艷世人,兼具翡翠硬度與田黃溫潤。運啟博物館內3000余件展品,從原石到雕件,訴說著玉石的前世今生。
非洲翠:異域風情,稀缺珍品;綠色為主調的非洲翠,透光泛藍,帝王綠、冰飄花等品種備受藏家追捧。珠光夜市上,原石毛料與精雕飾品琳瑯滿目,游客可親手參與玉雕體驗,帶走一份“大地瑰寶”。
龍陵的魅力,藏在多元的民族文化里。傈僳族的“刀桿節”震撼上演——勇士們赤腳攀爬利刃組成的刀梯,在炭火中跳躍翻滾,展現“上刀山、下火海”的無畏精神。而傣族的潑水節、阿昌族的“蹬窩羅”、彝族的火把節,更是讓小城全年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這個五月,讓我們以“錦繡山河”為卷,以“美好旅程”為舟,在龍陵的山水人文間,書寫屬于自己的旅行詩篇。無論是觸摸歷史的溫度,還是沉浸非遺的匠心,龍陵都將以最誠摯的姿態,為每一位游客開啟一段難忘的旅程。
來源:龍陵文旅
編輯:楊小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