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星河散落大海嗎?當夜幕降臨在海水環抱的島嶼上,泛著藍光的海浪拍打礁石,上演一場名為“藍眼淚”的自然奇跡。
近日,省文旅部門發布“追淚”攻略,指出接下來的5—10月份為藍眼淚爆發期,并推薦北麂島、南麂島等觀賞點,在掀起“追淚熱”的同時,也帶來諸多現實的煩惱。
火:熒光海浪成“流量密碼” 掀起海島“追淚熱”
“北麂島的藍眼淚是不是已經爆發啦?”“南麂島啥時候能邂逅那片夢幻熒光海呀?”5月12日,記者搜索小紅書發現,數十條“追淚帖”如潮水般涌現,網友“芳華”在評論區急切追問,能否建個“追淚群”,一旦有人看到藍眼淚,可以及時“共享定位”,一起奔赴浪漫之約。
海島的酒店、民宿老板們早就嗅到了商機。北麂島的“棲居民宿”在網絡訂房平臺上,將“躺看熒光海”作為其主要賣點,在預訂頁面特別強調了民宿正對沙灘,是觀賞“藍眼淚”的理想地點,此舉吸引了更多咨詢,客流量較以往增加了三成。
“今天接到三個電話,上來第一句話都是問‘能看到藍眼淚嗎?’,現在看來,海景房已經不香了,‘藍眼淚房’更有市場!”該店老板周女士打趣地說道。
周女士說,海島旅游,一般7-9月份才是旺季,但得益于“藍眼淚”的吸引,平日里也會出現“一房難求”的情況,為了迎接接下來的“藍眼淚”,今年民宿特意為游客準備了拖鞋、水桶等物品。
在島上開觀光車的馬女士對去年的“追淚狂歡”記憶猶新,5月26日晚上10點多,海灘上擠滿了拍照的人群,甚至有人帶著桶試圖撈取這神秘的藍光。“我最后一趟拉客人回民宿時已經是凌晨1點了。”她表示,由于“藍眼淚”現象出現在夜間,每當來潮,她就要被迫“加班”,一趟趟將島上的旅客往沙灘上運,常常要忙到深夜。
對于“追淚熱”,南麂島輪渡的負責人宋言武更有發言權,他從事航運工作已有七八年時間,自2022年起明顯感覺到,“追淚”人數大幅增加。平時除了節假日和周末外,每天只安排一趟渡輪,平均載客量約為200人左右;但如果遇到“藍眼淚”爆發期,乘客數量會顯著上升至300到400人,為此他們不得不臨時增開一班輪渡以滿足需求。
愁:一場與天氣的“豪賭”,追淚并不輕松
然而,追淚的浪漫背后,藏有許多遺憾。
南麂島的某酒店老板陳先生告訴記者,面對前來問詢“藍眼淚”的游客,他總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生意來了,憂的是,“藍眼淚”的浪漫帶著天然的“任性”——需要水溫20℃以上、晴好無雨、漲潮且海流平緩的“完美套餐”,稍有不慎,“淚灑當場”的可能就是觀光者了。
而今年的“藍眼淚”似乎來得格外晚,陳先生說,往年四月份就能有了,今年的第一波“藍眼淚”還未出現,這讓五一期間來“追淚”的游客都掃興而歸。為留住生意,他干脆當起了“線人”,將有需求的游客加為好友,一旦出現“藍眼淚”再挨個通知。
“來了三次,次次撲空。”攝影愛好者小李在看到網上分享的“藍眼淚”照片十分心動,但幾次失敗的“追淚”經歷差點將他“勸退”。“民宿花了一千多元,只拍到漆黑的海。”他無奈地說。
北麂島輪渡負責人林瑞法也表示,碼頭一帶是公認的“藍眼淚”最佳觀測點之一,但即便是天天與這片海域打交道的他,親眼見到這一奇景的次數也寥寥無幾。“去年也就看到四五次吧。能不能遇上全靠運氣。如果幸運的話,‘藍眼淚’可能會持續三到七天,那樣看到的人才會多一些。”
說到輪渡,酒店老板陳先生覺得班次較少,也是“追淚”的阻礙之一。“島上平日就一趟輪渡,有時候我們看看天氣覺得晚上可能要來‘藍眼淚’了,但消息一發出去,往往已經過了輪渡的時間,即使晚上真的來了,第二天來的游客很可能就趕不上了。”
盼:設“追淚指數” 給浪漫裝上“導航儀”
面對這場“看天吃飯”的挑戰,溫州能否找到更科學的打開方式?
對此,負責平陽南麂島運營的興陽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藍眼淚受天氣影響較大,難以準確預測,這也是其難以較好轉化成文旅資源的重要原因,目前集團也在積極探索,希望將“追淚經濟”真正發展起來。
在這方面,福建平潭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記者調查發現,當地聯合氣象、海洋部門推出“追淚指數”預測系統,并通過公眾號實時更新。在社交平臺上,已有不少“藍眼淚實況”“藍眼淚追淚隊長”等賬號,不定期分享藍眼淚預測和觀賞點位;此外,還有商家開發出“藍眼淚”主題熒光瓶等文創產品,讓“沒追到淚”的游客也能帶份浪漫回家。
來源 溫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