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有不少高開低走之人,他們本來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職務,卻因為各種原因后來沒能跟上發展,就比如說樂少華。
他早期履歷可謂“坐火箭”跳躍,很短時間內就連升數級,成為紅七軍團政委。在這個軍團里樂少華地位最高,連能力出眾的尋淮洲和粟裕都要聽從他的命令。
但土地革命就已是樂少華的巔峰,后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他都少有亮眼表現,并且在建國初期早早自己走了極端,以至于他的名氣跟開國大將粟裕天差地別。
之所以樂少華人生有那么大的轉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同事的相處很有問題,連好脾氣的粟裕在他麾下工作時都非常難受,曾說“我那段時間,簡直就像做賊一樣。”
不過人都是復雜的,盡管樂少華交際方面不佳,對革命卻無比忠誠,在懷玉山突圍的過程中,他不幸負傷差點被俘。
看到粟裕前來相救時,他還能不顧性命安危地說:你趕緊帶部隊撤離,別管我,要保存革命火種。
或許,樂少華就屬于那種“一根筋”的人,而建國初期他會自盡,也源于這種“一根筋”的性格。
一、深厚的留蘇背景
樂少華是浙江鎮江人,早年參加“五卅運動”時得到組織關注,很快被吸納入黨。此后他在上海投身周總理領導的工人運動中,因表現出色,被送往蘇聯學習。
這個階段,樂少華與很多黨的早期領導人結下友誼,有這層關系在,他1932年回國就出任要職,成為紅3軍團第5師政委,搭檔是年輕名將尋淮洲。
1933年10月,紅七軍團成立,尋淮洲擔任軍團長,政委最開始是蕭勁光,但樂少華很快就接任。回國短短一年時間,樂少華就成為軍團級別干部,這個速度堪稱“坐火箭”。
能如此,背后自然有“左”傾路線領導人的出力,而樂少華本人堅持的也是“左”那一套。
紅七軍團的軍事干部能力很強,尋淮洲和參謀長粟裕在蘇區都是后起之秀,然而兩人皆遭到樂少華打壓。
二、讓粟裕感覺“像做賊”
有一次粟裕率部執行任務回到軍團,聽聞政委正在給大家作報告,便立即趕往會場。尋淮洲跟粟裕感情很好,招呼坐到身邊,并詢問此行的情況。
結果沒說幾句,就聽到“砰”的一聲大響,樂少華猛拍桌子并吼道:我還在臺上作報告呢,是誰在亂講話?
雖說在會議上講話是不對,但樂少華完全可以提醒一下,更有利于團結。他直接用這個措辭和態度,把軍團長、參謀長都搞得尷尬,簡直是目中無人,軍團內部的工作難開展也可見一斑。
后來還有一次,紅七軍團成功伏擊入侵蘇區的蔣軍李默庵部,粟裕觀察完情況后,認為應該乘勝追擊,就去軍團指揮部請示尋淮洲和樂少華。
尋淮洲點頭:“說得不錯,應該追擊窮寇。”粟裕隨即看向樂少華,想知道政委的意見。但樂少華故意將頭偏開,不置可否,這就讓粟裕以為也是同意了,開始往外走。
沒想到快要走到門口時,樂少華突然喝道:站住,怎么不問我的意見?政委制度不要啦?
這讓粟裕特別委屈,明明就在身邊,有意見剛剛也可以提,非要整這一出是什么意思?樂少華心里也很不爽,認為粟裕不尊重自己,此后便時不時會給粟裕穿小鞋。
粟裕后來對人說過:樂少華把我當成企圖廢除政委制度的危險人物,加以提防和監視,我那段時間,簡直就像做賊一樣。
紅七軍團在蘇區時軍、政雙方雖有矛盾,但中央還會調和,整體來說可控。1934年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支隊后,那個爭吵才叫激烈。
他們出征的目的是吸引國民黨軍的注意,以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因此當轉戰到福建時,樂少華強烈要求攻打福州。
尋淮洲、粟裕深知自身實力不濟,打大城市勢必得不償失,便提出在周圍虛張聲勢即可,同樣能讓國民黨軍調兵過來。
從現實來看,尋、粟的意見正確,奈何決定權在政委手里,最終先遣隊還是向福州發起進攻,損失慘重,此事讓雙方更生怨言。
同年11月,北上抗日先遣支隊進入閩浙贛革命根據,與方志敏部合并為新的紅十軍團。軍團長由劉疇西出任,政委是樂少華,參謀長仍是粟裕,尋淮洲則受到打壓,降為紅19師師長。
別看粟裕職務沒變,其實也被排擠出核心,紅十軍團實際領導機構軍政委員會,成員只有方志敏、劉疇西、樂少華、聶洪鈞、劉英五人,最能打的尋淮洲、粟裕都屬于靠邊站。這個安排,也為后來的悲劇埋下伏筆。
在事關紅十軍團命運的譚家橋之戰,劉疇西沒有安排戰斗力強的紅19師打主攻,反而讓地方部隊改編而來的紅20師、紅21師上。
結果戰端一開,這兩個師根本抵擋不住,臨時調紅19師上來已經晚了,最終樂少華、劉英等8名師級以上干部負傷,尋淮洲不幸犧牲。
4個月后的懷玉山之戰,紅十軍團再次遭遇毀滅性打擊,許多高級干部都不幸被捕/犧牲。粟裕比較果斷,發現不對勁立馬全力突圍,由于敵人的火力太猛,他的胳膊也被子彈擊中。
本來他都已經沖了出去,發現樂少華被困住,就連忙又率部回援。當時有不少指戰員對樂少華平素不滿,建議粟裕不去搭救,但粟裕堅持要去救:
“難道我就這么點心胸?樂政委是軍團首長,批評部屬沒有任何問題,至于對與錯,就讓時間去檢驗吧。”
三、性格決定命運,80年代得到平反
粟裕率部殺入重圍,找到了身負重傷的樂少華,后者以為逃脫無望,勸說粟裕:“你趕緊帶領大部隊撤離,不要管我,要保存革命火種。”粟裕安慰樂少華:“請您安心養傷,將來革命咱們還要并肩戰斗。”
等他們殺出一條血路后,粟裕、劉英率部轉戰浙南,樂少華卻因為傷勢嚴重,經組織批準先前去皖南收攏失散的紅十軍團指戰員,后抵達上海治療身體,待無大礙返回浙江老家療養。
1936年中央抵達陜北后,急需工人出身的干部,樂少華便奉命去往延安工作。1937年4月,他被安排進入紅大學習,在這里結識并喜歡上了一位名叫浦黛英的女學生。
浦黛英是“宣威火腿”大王浦在廷的女兒,人也長得漂亮,擁有很多追求者。樂少華找到老領導李富春,經李富春之妻蔡暢介紹,成功抱得美人歸。
浦黛英有兩個妹妹,小妹名為浦瓊英,后改叫卓琳,1939年時嫁給鄧公,樂少華跟鄧公就這樣成了連襟。
往后的戰爭生涯,樂少華基本都在后方,擔任過職工運動委員會委員、東北軍區軍工廠廠長、東北軍區軍工部部長等職,建國初期也是在東北工作。
但“三反五反”運動中,有人檢舉樂少華有嚴重違法亂紀問題,主要在于三個方面,浦黛英在回憶錄《無悔的歲月》記載:
“一是他曾經做決定為軍工局處以上干部每人買了一塊手表,被認為是集體貪污,樂少華負主要責任;二是他曾經派人到農村收購糧食,在當時形勢下被認定是對農民的剝削;
三是他曾經指示有關部門將日本人遺棄的炮彈中取出黃色炸藥賣給天津商人,在這場交易中,樂少華有收受賄賂之嫌。”
這些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只要樂少華找組織說明情況并誠懇檢討,事情還是能解決的。可樂少華的“一根筋”性格發作,竟然選擇了自盡,這讓很多人為之錯愕。
老領導李富春沒想明白他為什么這樣做,后來評價道:樂少華沒什么大問題,純粹是個人想不開。
他去世后,妻子浦代英非常難過,曾多次到小妹家訴苦。1980年在浦代英和鄧公等人的努力下,樂少華得到了平反,之后骨灰葬入八寶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