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百鳥衣》發表70周年暨韋其麟作品研討會在南寧舉行。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南寧5月12日電 (記者伍遷)5月10日,由廣西文聯、廣西作家協會、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主辦的《百鳥衣》發表70周年暨韋其麟作品研討會在南寧舉行,中國作家協會致賀信,來自區內外的百余名評論家、學者參加研討會。
與會作家、評論家高度評價《百鳥衣》的文學價值和時代意義,并一起回顧韋其麟先生的創作歷程和文學成就。著名作家陳建功表示,韋其麟及其長詩《百鳥衣》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價值和地位,早已成為我們大家的共識。這部作品以詩人的主體性創造,弘揚“富于民族、地域色彩的抒情藝術”,成為了壯族敘事長詩中的經典。韋其麟的貢獻不僅表現為對民間故事的敏銳采擷,而且展現為對本民族詩學稟賦的傳承和浪漫主義的創造。詩作不僅表現了壯民族的獨特想象力,而且也展現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語言、修辭神采。他為人謙和、低調,為文講究素樸之美、真摯之美,體現了為人與為文的統一。著名評論家張燕玲說,70年來,韋其麟先生挺立的文人風骨、高潔的為人和爛漫的詩意,一直標示著廣西文藝的一個精神高度;韋其麟與陸地一起,以自己的作品,彰顯著文學南方的美麗,構筑起廣西當代文學的基石。可以說,《百鳥衣》是一部民族性與現代感交織共融的民族文學的經典之作。
廣西作家韋其麟70年前發表的敘事長詩《百鳥衣》已被譯為10多種文字,發行超百萬冊,多次改編為電影、搬上戲劇舞臺,是廣西文學史上“一座醒目的里程碑”。與會作家、評論家表示,《百鳥衣》誕生于韋其麟青春時期,是其童年經驗與青春激情共振的產物,其純凈、明媚等特質與時代精神、民族文化完美融合。與此同時,詩人將具有“仙化”意味的故事轉化為更具現實色彩的生活故事,使之有效融入當時的主流敘事話語之中。當下文學創作應從《百鳥衣》中汲取經驗,自覺進行新的文藝創造,處理好民族性與現代性的關系。大家還談到,除依托民間傳說、故事進行創作,韋其麟還有其他更多題材、更多風格類型的作品。因此,全面評價韋其麟的創作成就,需要評論家跳出原有的刻板印象,重新閱讀其新時期以來的作品,看到詩人隨時代而變的創作狀態,認識其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現代意識和技法。
當天,廣西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2025年度廣西文藝評論培訓班”同期舉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