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12日訊(記者劉夢然)作為光伏n型時代主流TOPCon技術的“賣鏟人”,設備廠捷佳偉創(300724.SZ)面臨業績大增但股價不振的矛盾局面。在今日進行的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多位投資者表達對公司市值管理的不滿。對此,公司董事長左國軍在回復時表示,會通過多條措施積極維護股價,以及持續聚焦主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拓展海內外市場等。
財報顯示,公司在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88.87億元,同比增長116.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7.64億元,同比增長69.18%,基本每股收益為7.94元;到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40.9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8.95%,凈利潤7.08億,較去年同期增長22.42%。
談及行業發展現狀時,董事長左國軍表示,近年來光伏行業擴產迅猛,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供需錯配導致短期需求承壓,光伏行業正處在產能調整期。
不過,他認為長期來看,全球光伏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未來隨著光伏行業持續增長、多種高效技術路線并行發展、電池轉換效率不斷提升以及制造成本加速降低、海外光伏市場本土化發展的背景下,光伏高效路線重要環節的光伏設備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但在交流中,投資者的擔憂顯而易見,尤其是面對周期下行,晶硅主產業鏈產能擴張速度大幅放緩的背景下,公司業務如何保持經營穩健被投資者關注。交流中,關于公司收款模式和存貨處置被問及。據悉,其合同負債余額中對應的設備技術路線主要為TOPCon技術路線。
據捷佳偉創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披露了17家壞賬金額在300萬以上的客戶。到報告期末,公司應收賬款余額為47.2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5.04%。
光伏下游產能擴張速度放緩,在公司銷售數據方面也有體現。有投資者提到,2024年公司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銷售量同比高增123.46%至22136管/臺,但下游擴產進度的放緩使得公司設備出貨量同比減少61.85%至13006管/臺。已銷但未出貨的設備是否會因放置時間太久老化而導致損失?
對于存貨處置問題,對此,左國軍表示,公司采取“以銷定產,以產定購”的經營模式,在與客戶簽訂訂單后根據訂單情況確定采購計劃。
據其稱,公司目前存貨中,絕大部分為發出商品,主要原因是公司設備產品驗收期較長,未驗收前該部分產品在存貨中反映,公司設備在出貨時一般可以收到60%左右的設備款,以降低回款風險。
對于應收賬款問題,財務負責人表示,應收貨款中的最后10%尾款一般為質保金,在設備驗收合格后一般計入合同資產。目前公司還未收回的貨款中,大部分來自行業的頭部企業,風險可控。公司對訂單的回款施加了措施,在訂單簽訂時,對客戶進行分級,在訂單執行期,公司會時刻關注客戶經營情況,作出相應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