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1981年,我國第一家物業管理公司在深圳成立。44年后,僅A股及H股已上市物企便有66家。
從起步探索到如今成熟發展,物業行業的服務內容也從基礎的物業服務向增值服務延伸,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
隨著服務邊界逐步擴大,物業企業向社區內部嘗試開展酒水零售、托管、中介、到家服務等業務,在社區外則盯上了城市服務。
從2018年碧桂園服務發起多個收并購初試城服,到如今"城市服務"業務線在多家上市物企的收入分部中單獨列出,物企紛然涌入城市服務賽道,環衛服務與物業管理服務之間的界限越加模糊。
面對來自物業行業的競爭者,身處環衛行業的"城服第一股"僑銀股份選擇了反向潛入,似乎打算入局早已進入存量市場的傳統物業管理服務行業。
擁擠的紅海之中,前列航行的船只想要轉身并不容易。僑銀股份在撥動船舵的同時,也在承受降速帶來的壓力。
三重壓力
作為國內首家A股上市的城市管理服務企業,僑銀股份的基本盤表現其實相對穩定。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14億元,同比下降0.74%;歸母凈利潤2.89億元,同比降低8.71%;扣非歸母凈利潤3.09億元,同比增長1.12%;毛利率26.86%,同比增長0.82個百分點。
除了歸母凈利潤錄得增速單位數下滑,總體業績情況與上一年基本持平。
不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原地踏步的另一層含義也可能是不進則退。同處環衛行業,龍頭盈峰環境2024年營收規模保持上百億水平,同比增速為3.85%;玉禾田營收72.03億元,同比增速維持在兩位數。
若將對比范圍擴大至以城市共建服務為核心業務的獨立第三方物企,僑銀股份年度考試成績或許還要在排行榜上退后些許。
僑銀股份面臨的第一重壓力,便是營收規模穩定增長,但增速逐年放緩。
哪怕是上市首年,僑銀股份錄得營收28.29億元,同比增長28.87%,而對比2019年39.1%的營收增幅,也已降速10.23個百分點。
2021-2023年,僑銀股份分別實現營收33.32億元、39.55億元、39.43億元,增速分別為17.77%、18.7%、-0.29%。
分行業看,公司收入集中在環境衛生管理板塊,總營收變動與該部分經營情況高度掛鉤,年報顯示該部分收入占總營收比重始終保持在98%以上。
2020-2023年,環境衛生管理板塊營收增速分別為26.97%、19.42%、18.61%與-0.27%,基本與總營收增速持平。
上市初期,僑銀股份迎來急速擴張時期,一方面是環衛服務項目拓展加快,另一方面"城市大管家"的定位轉型將業務范圍進一步擴寬,服務類型多樣化的同時輻射區域也在擴大,營收增速自然可觀。
但陷入增速提升困境亦是有跡可循,僑銀股份的第二重壓力,便是行業競爭愈加激烈。
根據年報信息披露,公司2020年新增中標金額約為207億元,2021年為190.38億元,2022年為92.87億元,或許受到物業公司投入行業競爭、擠占市場份額影響,中標金額逐年下降趨勢明顯。
而僑銀股份2023年及2024年并未披露年度中標金額,僅表示截至2023年及2024年末在手待執行訂單總額分別為427億元、420億元。
業務加速器隨著競爭白熱化逐漸失效,加速擴張帶來的應收賬款問題便愈加凸顯,僑銀股份的第三重壓力,來自規模不斷擴大的應收賬款。
截至每期末,僑銀股份2020-2024年應收賬款總額分別為4.99億元、9.15億元、14.56億元、21.58億元及26.56億元,增速分別為-0.79%、86.45%、59.13%、48.21%及23.07%。
可以看出僑銀股份除了2021年應收賬款大幅增長,后續都在有意識地加快回款催、壓降應收賬款規模。但應收賬款增速始終快于營收增速,占總資產比例也從2020年的11.15%快速增加至2024年的35.15%。
應收賬款增加的原因,也從2021年-2022年"業務擴大,營收增長"轉變為2023年-2024年的"公司客戶回款放緩"。
入局物業?
除了收入增速放緩,僑銀股份年報中還有一項較為矚目的數據--歸母凈利潤下降8.71%。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錄得歸母凈利潤2.89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約3.09億元,同比微升1.12%。
據物聊社統計,僑銀股份2020年-2023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76億元、2.55億元、3.15億元及3.16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186.03%、-32.08%、23.3%及0.7%。
從數據變化看,僑銀股份凈利潤情況波動較大,除了上市首年錄得大幅增長,僅在2022年有明顯回升。在增值稅減免政策退坡、成本逐年攀升之外,利潤變動或許還有來自資產減值損失集中計提增加的影響。
年內,公司對應收賬款壞賬信用減值損失合計1.19億元,同比上升27.96%。不過,僑銀股份并未披露凈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應收賬款規模擴大擠壓利潤空間,年內擴大研發投入、市場化競爭壓縮報價空間都存在影響利潤的可能。
環衛及城市服務并不是利潤高企的行業,盡管凈利潤波動明顯,僑銀股份毛利率卻實現五年連漲,2024年錄得毛利率26.86%,同比增長0.82個百分點。
而2020年-2023年,毛利率分別為23.93%、24.19%、25.4%及26.04%。
毛利率保持穩定,營收規模提升卻不見成效,以政府客戶為主的僑銀股份又受到應收賬款規模擴大的拖累,物業管理成了僑銀股份嘗試破圈的選擇。
僑銀股份試水物業的端倪,出現在人事變動上。
2024年11月,僑銀股份發布公告,聘任夏冠明為公司總經理,而夏冠明曾歷任深圳茂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物業集團總經理,廣州市時代鄰里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深圳合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身上貼著"科技"、"創新"等高智標簽,夏冠明加入僑銀股份時,市場目光主要聚焦在僑銀股份近年來在科技方面的動作。
但來到2025年2月,一則原碧桂園服務總裁李長江加盟僑銀股份的消息流傳開來,進入物業領域的猜想才逐漸浮現。
直到2024年年度報告發出,"物業管理"首次明確出現在僑銀股份的業績報告當中,"推動公司物業管理板塊發展"的猜測終于落到實處。
據介紹,僑銀股份已開拓廣州、肇慶、貴陽等地物業項目,落實"物業管理"棋子,推動物業版圖擴大。
雖然明確要向物業管理領域發展,但僑銀股份的進度并不算快,2024年環境衛生管理行業收入占比依舊穩坐98.56%,其他行業收入僅有5.65億元,占總收入比重1.44%,提升1.04個百分點。
身處行業變革的漩渦中,業績波動在所難免,及時調整企業航向才是企業長久的生存之道。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