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戎馬視界工作室
作者:姜濤,沃德研究院學術委員、國盛戰略智庫研究員、戎馬視界工作室總編
近日,特朗普提交了2026財年聯邦預算草案,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國防預算,竟激增13%,高達驚人的1.01萬億美元,同時國土安全支出也暴漲65%。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美國自身的歷史紀錄。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此超常規地增加軍費開支,讓人不禁發問,美國究竟意欲何為,又劍指何方?
分析這一現象,我們不難發現,此次軍費激增有著多重背景。
其一,這是在美國大力壓縮政府部門開支的情況下進行的。
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已高達37.3萬億美元,2025財年上半年赤字突破1.3萬億美元。盡管國內面臨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預算削減壓力,五角大樓卻通過“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將其他領域資金轉向軍費。這種“軍事優先”的財政選擇,暴露了美國在債務危機與霸權焦慮間的畸形平衡。
其二,這是在美國仍然是一超獨霸的情況下進行的。
美國軍費始終是遙遙領先,常期高于其后9個國家的軍費總和,占全球總額的40%。美國的軍事力量本來已經處于絕對的優勢地位。然而,它卻還不斷加碼軍費,五角大樓仍以“大國競爭”為名,推動核武器現代化、高超音速武器研發等耗資巨大的項目。這就是“為未來威脅預埋武器庫”超前部署戰略。
其三,這是在美國對世界發起“對等關稅戰”的情況下進行的。
4月初,美國突然對世界發起了關稅戰,試圖逼迫其他國家接受美國的收割和訛詐。但由于中國帶頭堅持不跪不退,使得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組織由原來的準備“秒跪”,變成拖延觀望,讓美國與日韓等小弟的談判都不太順利。美國看出了由于自己軍事威懾力的下降造成經濟控制力的下降。在這種時候大幅增加軍費,就是試圖通過提升軍事威懾能力來彌補經濟霸權的不足。
其四,這是在美俄關系全面緩解的情況下進行的。
世界上能夠有能力挑戰美國的國家,主要是俄羅斯和中國。此前美俄關系一直較為緊張,而如今全面緩解,按照特朗普的思路,極力想“聯俄抗中”。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大幅增加軍費,其指向性就更加明顯了。
由此可見,美國劍指中國已經圖窮匕見,大幅增加軍費有四大戰略意圖。
第一,這是美國在關稅戰沒讓中國屈服的情況下,試圖進行軍事威脅。
美國對于中國在關稅戰上的反制,迅速在軍事部署上作出了反應。美國加速在印太地區部署中程導彈、升級關島基地,并計劃在巴拿馬運河附近加強軍事存在,也正著手在世界重要港口和海上通道針對中國進行布局,加收中國籍貨船停靠美國港口費用,妄圖在海上對中國形成封鎖和圍堵,通過軍事威懾來迫使中國在貿易等問題上做出讓步,甚至通過軍事手段遏制中國的全球貿易。
第二,這是美國繼續用軍事施壓各國選邊站隊,試圖全面孤立中國。
美國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力量,長期以來都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霸主”的角色。此次增加軍費,就是進一步向世界各國展示其軍事威懾力,讓這些國家在美中之間做出選擇,達到孤立中國,繼續維持其世界霸權的地位。因此,不排除美國對不聽美國話,繼續同中國保持貿易聯系的某個小國下手。
第三,這是美國在中國周邊制造代理人沖突的信號,試圖搞亂中國周邊。
美國一直以來都在中國周邊扶持一些親美勢力,通過各種手段挑起地區矛盾和沖突,如在中國南海、東海及印巴邊境等方向煽風點火,制造緊張局勢,以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
第四,這是美國要軍事介入臺海的強烈信號,試圖阻止武統臺灣。
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但美國卻一直妄圖干涉。增加軍費很可能是為了為其軍事介入臺灣問題做準備,妄圖阻撓中國實現國家統一。
美國對臺軍售金額從2020年的18億美元激增至2024年的23億美元,且首次包含攻擊性武器。五角大樓甚至公開討論“摧毀臺積電”以延緩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方案,暴露出“以臺制華”的險惡用心。此次軍費擴張中,284億美元反導系統撥款與“金穹計劃”推進,更是為介入臺海預做準備。
面對美國的種種挑釁和威脅,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提前應對。
為了遏制美國對中國開戰的沖動,我們必須做好與美國直接軍事沖突的準備。
一是必須先于美國增加軍備。
安排特別軍事項目,提升H武器威懾能力和殺手锏武器數量和質量,迅速縮小與美國戰略武器的差距。尤其是加快東風-41、巨浪-3等洲際導彈部署,推進H潛艇“三位一體”建設,確保二次H反擊能力可信。 只有我們擁有強大的平衡美國軍事力量的能力,才能讓美國不敢輕易對中國發動戰爭。
二是必須加強中國周邊外交。
通過RCEP、金磚機制強化與東盟、中亞、南亞等周邊國家的經貿關系,削弱美國“印太經濟框架”吸引力。同時,必須向這些國家講明跟隨美國挑釁中國核心利益的利害關系。特別是在對美日韓等國家實施“精準施壓”,要讓它們清楚地認識到,威脅中國核心利益,中國絕不會手軟。
三是必須在世界范圍牽制美國。
要實施“中東牽制”戰略:深化與伊朗、沙特合作,通過能源與基建投資對沖美國影響力。
要推進“拉美破局”戰略:推進“一帶一路”與“兩洋鐵路”項目,削弱美國“后院”控制力。
要布局“歐洲分化”戰略:利用俄烏沖突后歐洲安全焦慮以及對特朗普政策的擔憂,推動中歐投資協定重啟,在軍工標準、綠色技術等領域建立合作。通過在國際舞臺上的多邊合作,分散美國的注意力和軍事資源,阻止美國把軍力全面轉入亞太遏制中國的步伐。
四是必須向軍工釋放制造業產能。
在中國工業產品出口受到挑戰,制造業海外布局風險加大的情況下,我們應該迅速將制造業過剩的相關產能轉向軍工制造。大力提升無人機、機器狼等新型無人作戰裝備的數量和質量,大力提升水面艦艇和潛艇,以及各類導彈的能力,確保在軍事裝備上不落后于美國。
美國的軍費激增無疑是對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一種挑戰,尤其是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積極應對,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正如《人民日報》所言:“中國不搞霸權,但也絕不容許霸權欺凌。”在這場百年變局中,唯有將軍事威懾與綜合國力提升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止戰而不懼戰”的戰略主動。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刪)
2025年5月12日寫于沈陽【戎馬視界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