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四月十五,老話說“定旱澇”,到底準不準?農民最盼風調雨順,可天老爺的脾氣,年年讓人揪心。老輩人靠天吃飯,農諺是經驗攢下的寶。
“四月十五雨,伏里雨不缺”,雨天預示伏天雨水足。
“日頭笑,水田干斷草根”,晴天怕旱得莊稼喝不上水。
風向也藏著門道,南風多旱,北風可能旱澇兩頭折騰。這些老話不是迷信,是一代代種地人看天的心得。可如今看天氣,不能只靠老法子,科學分析更要聽。
太陽曬得多、大氣環流亂、海洋溫度變,都會攪和旱澇。
國家氣候中心說了,今年夏天“旱澇并重”,分布有差別。
華北、東北、黃河流域這些地兒,雨水偏多2 - 5成。暴雨多、汛情重,田里怕澇,村里得防洪水灌進來。
長江下游也不省心,階段性汛情得提前把排水弄利索。華東南、華南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怕是要鬧階段性干旱。陜西中南部、華北南部未來10天,雨少氣溫高,旱情要發展。
廣西那邊旱情剛緩,又怕旱澇急轉,農民最愁這樣的急變天。
六盤水汛期氣溫偏高,部分地兒降水少10% - 30%,抗旱得提前備。
旱澇兩頭都傷莊稼,種地的該挖溝的挖溝,該蓄水的蓄水。河北老鄉記著,“伏里雨多防澇,雨少別慌, irr 水要跟上”。
有人說農諺過時了,可老輩傳下的理兒,和科學竟也能對上號。
但天氣越來越琢磨不透,極端天多,光靠經驗可不夠。國家的預測明明白白,各地啥情況,提前準備才是正事兒。城市里的人也別大意,暴雨來了防內澇,干旱時節水別浪費。
最擔心種地的大爺大媽,辛辛苦苦干一年,就怕天公不作美。眼下看,澇的地兒要固堤壩、清河道,別等水來了抓瞎。
旱的地兒趕緊找水源,滴灌噴灌用上,能省水還能保苗。“人算不如天算”,但早打算就能少受災,多收點糧食。廣西老表前陣子抗旱累壞了,這會兒又要防暴雨,真是難。
氣候變了,老法子得跟著新技術走,種地也得會“看天吃飯”。國家發的數據準不準?咱老百姓盯著天氣預報,心里更有底。
不管旱澇,人勤能補天災,提前準備,總比事后嘆氣強。就怕有些地兒旱澇交替,莊稼剛受旱,又被雨水泡,那才叫遭罪。
長江邊、黃河邊的村子,趕緊檢查水利設施,別等汛情來了慌神。
華南的農戶,地里該蓋膜的蓋膜,能保墑,扛旱有點用。今年夏天不一般,兩頭極端天氣多,家家戶戶都得上心。老人說“有備無患”,這話到哪兒都沒錯,尤其靠天吃飯的行當。
咱不盼大富大貴,就盼莊稼順順當當,收成穩當比啥都強。
天氣這事兒,誰說得準?
但跟著國家的預測走,錯不了多少。最后說一句,不管你那兒是旱是澇,提前防災,就是給收成上保險。
具體天氣咋變,還得天天瞅著預報,別掉以輕心。種地的、住城里的,都把心提到嗓子眼,應對極端天,馬虎不得。
這篇說的旱澇趨勢,您覺得準不準?歡迎在底下說說您那兒的情況。關注天氣號,天天收最新消息,心里有譜,日子才穩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