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可這臉面有時候真能壓得人喘不過氣。
江西一位大姐的遭遇,把農村"光棍危機"的遮羞布徹底撕開了——三個兒子,最大的37歲,最小的33歲,愣是一個都沒娶上媳婦。
如今她連端著碗在門口吃飯的勇氣都沒了,見著鄰居就躲,仿佛兒子單身成了全家人的"原罪"。
這哪是沒結婚?分明是背上了一座叫"丟人"的大山!
可奇怪的是,同樣的問題擱城里,不少父母反而覺得"兒孫自有兒孫福"。
在農村,娶妻難已經到了啥地步呢?
您要是生活在農村,就知道,一個小村子里,起碼有十個男人娶不上媳婦,這還只是少的,多的話幾十個、上百個都不稀奇。
以后啊,農村單身漢怕是越來越多,五保戶也會跟著多起來。
江西有個大姐,她有三個兒子,都早過了結婚的年紀,可一個都沒成家。
大兒子 37 歲,二兒子 35 歲,小兒子也 33 歲了。周圍跟他們年紀差不多的,早就娶上老婆了,就她家兒子還單著。
打從大兒子 30 歲開始,鄰居一碰見大姐就問:"你兒子啥時候結婚啊?咋還沒對象呢?" 這話聽著簡單,可大姐心里別提多難受了。
以前,大姐常端著碗在門口蹲著,跟鄰居邊吃邊嘮嗑。
現在呢,只要一瞅見鄰居,不管遠還是近,趕緊關門,自個兒在家吃。她不光不敢見人吃飯,還怕鄰居串門,能躲就躲。
為啥這樣呢?在農村,家里有男人沒結婚,那就是丟人的事兒,不光當事人覺得丟臉,爹媽都抬不起頭。
好多網友也都有同感,在農村沒結婚,不光沒面子,還可能被鄰居欺負。
現在農村小伙子想娶老婆,那可太難了。
彩禮、三金、車、房、下車禮等等,一樣都不能少。結回婚,沒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根本下不來。跟八九年代比,費用翻了幾十倍。
花這么多錢娶個媳婦,還不知道能不能過一輩子。現在的年輕人,好多都恐婚、不想結婚,習慣單身了。
可話說回來,就算結了婚,要是沒生出兒子,或者家里窮沒錢,照樣沒臉見人。
當父母的可太難了,不管兒子啥樣,都怕丟人,怕受欺負,怕沒社交,怕村里福利沒份兒,甚至怕百年后沒人上香。
農村光棍多根本不是因為窮,是重男輕女造的孽!當年流掉的女嬰現在都該當新娘了。
我堂哥42歲沒結婚,村里人當面喊他'老光棍',背后說他家祖墳風水不好。
城里父母急歸急,至少不會覺得丟人。我們小區有個海歸博士35歲單身,他媽天天炫耀兒子專注事業。
孩子不結婚,真的很丟臉嗎?可城里很多父母不這么認為。
農村父母覺得兒子打光棍是奇恥大辱,本質上還是"傳宗接代"的舊觀念在作祟。
在宗族意識強烈的鄉村,沒結婚的男人等于"斷了香火",連帶著父母在紅白喜事上都矮人一截。
更現實的是,農村養老全靠子女,沒兒媳就意味著晚年可能無人照料。
反觀城市,不少父母已經完成了觀念進化。
他們見過太多婚姻悲劇,知道"為了結婚而結婚"才是真荒唐。
同事王阿姨的話很典型:"我女兒要是隨便嫁人,還不如單身。現在她自己買了兩套房,比那些湊合過日子的強多了!"
更深層的差距在于:城里人有"單身資本"。
有社保不怕老無所依,住商品房不用看鄰居臉色,甚至單身還能被包裝成"獨立人設"。
而農村呢?沒媳婦可能連宅基地都保不住——這才是最扎心的現實!
"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可日子終究是自己的。
農村父母與其被閑言碎語逼到關門吃飯,不如學學城里人的豁達:催婚不如催奮斗,要面子不如要里子。
真要解決問題,不如聯合村里其他"光棍家庭"搞相親聯盟,或者組團去城里務工拓寬交際圈。
記住,躲起來的永遠是被笑話的,走出去的才有新活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