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公開抹除漢族身份,要把島內九成六的漢族同胞,直接從官方文件里給“除名”了,變成了啥“其余族類”!
這一下子,島內民眾也要怒了,二千二百多萬的漢族同胞,咋就成了沒名沒姓的“其他人口”了呢?
以前官方介紹臺灣人口,開頭堂堂正正寫著“漢人為最大族群”,占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六點四。現在可好,這最大的族群,連個名分都沒了,再過不久,是不是就要變多余人口了?
文案:林凌 編輯:林凌
這事兒得從臺當局行政機構官網最近的一個改動說起,以前網站上明明白白寫著,臺灣地區的居民構成,漢族是主體,占了九成六還多。
可現在呢,漢族倆字兒不見了,改成了說“臺灣地區目前已設戶籍人口百分之二點六為少數民族,另外來人口占百分之一點二,其余人口占百分之九十六點二”。
這最大的群體,就這么輕飄飄地成了“其余人口”,連個族群名字都不給,這不明擺著有事兒嘛!
島內民眾看到這個,那也是炸了鍋了,很多人都覺得這太離譜了,簡直是荒謬,有人就反問,這么改,那干脆把這“其余人口”都改成“火星來的”得了唄?
這話糙理不糙,確實是這個理兒,你說,這占了絕大多數的人,怎么就連個名分都不配有了呢?這不就是典型的“掩耳盜鈴”嘛,以為不說,這事兒就不存在了?
面對這些質疑,臺行政機構那邊還出來解釋,說是這么改是為了“促進族群平權”,讓大家別過度解讀。
可這話,誰信啊?要是真為了平權,那也應該是把各個族群都明明白白列出來,尊重每個族群的身份才對。現在倒好,把占比超過百分之九十六的漢族給模糊掉,這叫哪門子平權?
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嘛!這種做法,正如毛主席在分析戰爭形勢時常說的,“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他們或許在戰術上想通過這種小動作來改變認知,但從戰略大局來看,這種做法是站不住腳的。
賴清德當局這么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想干啥,國民黨民意代表陳菁徽就直接指出來了,這又是在搞“去漢化”,這種“大改名”的背后,就是一種“認知作戰”,想從根子上切斷臺灣跟中華文化的聯系。
這做法不僅荒謬,而且非常危險,要知道,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那是一個地方民眾情感的根基,哪能說改就改,說抹就抹呢?
更有意思的是,就連賴清德自己,按這個新說法,也成了“其余族類”的一員了,他雖然出生在臺灣省新北市,但他的祖籍可是福建省平和縣。
這一點,國民黨前民意代表蔡正元早就指出來了,賴清德的祖先是在19世紀中期從大陸移民到臺灣的,歷史的脈絡清清楚楚,這是想否認就能否認得了的嗎?
賴清德多次在公開場合不認自己的祖籍,還說什么臺灣和大陸的政治文化差異大,沒法統一。這種數典忘祖的言行,現在再配上這個“去漢化”的政策,其用心可以說是昭然若揭了。
這種做法,其實是在玩火,就像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分析的那樣,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他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割裂臺灣同胞與中華民族的血脈聯系,否定臺灣人對中華民族的身份認同,這實際上是在動搖臺灣社會的根基。
國臺辦方面也明確指出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歷史共通,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是炎黃子孫,是中國人,這種根本性的認同,豈是幾個文字游戲就能抹殺的?
而且就在今年,大陸召開的對臺工作會議上,還特別強調了要讓臺灣同胞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成果,一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
賴清德當局現在這么一搞,把占了臺灣人口絕大多數的,超過兩千多萬的漢族同胞,從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往外推。
實際上就是要把臺灣同胞強行綁上“臺獨”的戰車,不讓他們分享大陸發展的紅利,這種為了個人和少數人的政治私利,不惜損害臺灣民眾福祉,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做法,其本質就是毀臺害臺。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