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有朋友問我了一個問題。
怎么說呢?
很多時候決定大家財富的關鍵,往往就是這類看上去有誘惑性質的話術,而又因為認知帶來的差異,普通人的財富就在悄無聲息間被收割了。
因為財富再分配的本質,就是一部分人拿走另一部分的人的收益,從而實現財富增值。
商鋪這個模式,租金就是最大的欺騙點。
我之前寫過一個財富增值的秘訣,說真正厲害的企業家,不會去賺消費者的錢,而是會去賺股民的錢,因為靠賺消費者的錢,只能一年一年的賺,這樣賺錢,慢不說,還辛苦,風險還很大。
因為你不知道你以后能不能穩定賺這個錢,那么還不如選擇上市,一次性把錢賺回來。
而上市的魅力就在于此。一家年利潤1個億的企業,老板即使占有100%的股份,每年也就是賺1個小目標,但如果可以按20倍市盈率上市,那么,這家公司瞬間就增值了20倍(公司市值 = 1個億利潤 * 20倍市盈率 = 20億。
而對老板來說,他瞬間靠著上市這一個操作賺取了19億的虛擬財富,一年賺了公司持續經營20年的錢,只要上市后他的股票過了解禁期,那他隨時可以套現這個錢。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事,對老板來說,這個上市的錢,他到底是賺誰的?
很簡單,股民。
那些認購這個股票的股民給予了老板以盈利。
而我也可以很明確告訴大家,商鋪的販賣邏輯就是標準的股票上市融資,因為開發商在建成商鋪的那一瞬間,就會提前把這個商鋪未來幾十年的收益給算出來了,然后再賣給市場。
而你作為接盤商鋪的一方,等于就是給開發商接盤了。
但其實就算這樣,還不算特別坑,因為如果開發商真的規規矩矩給你算租金了,你最多就是花點時間,收益還是有的。
現實真正坑的點,是開發商在給你計算收益的時候,故意給你算錯。
百萬之九十九個人買家在購買商鋪都是憑感覺,而不是算數據。
而一旦你是憑感覺做出的決策,那么你大概率被開發商給你營造的感覺進行收割。
商鋪的真實價格應該怎么算?
這是一套很復雜的公式。
根據對應商鋪位置的不同,根據對應小區的房價,人口進行一個綜合劃算,比方我這個商鋪是在住宅小區樓下,這個小區對應居住人口是多少戶,這個小區的房價對應價格是多少。
然后我通過數學模型,可以大致算出這個小區住宅下的商鋪一年的銷售額是多少,然后一般按照零售業的邏輯,算一個利潤,然后開發商再乘以一個年限,這就是對外商鋪的售賣價格了。
看上去還很專業對不對?
但問題是什么吧,這玩意就跟報預算一樣,對開發商來說,他在做這個計算的時候,他是完全有動力往高了算的。
舉個例子幫大家理解好了。
一年開發商租金多算1萬塊,不算多,但折合20年回本邏輯,那就一下多給算了20萬,開發商就一下子多賺了20萬。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商最喜歡做的往往是數據污染,簡單解釋下來就是把周圍的人口和商業規模往夸大了講,然后把商鋪的現價給算得很高,這樣一次性把買方的錢給收割走。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里可能會覺得很詫異。
開發商這樣搞,價格如果看上去就特別不合理,那買方是不是可以不買的啊?
答案是你可以不買,但開發商可以騙你。
開發商是可以想辦法讓價格看起來合理的。
就比如說你如果買過商鋪,開發商會給你計算說多少回本,那你信還是不信那?
有不少買家在這個時候就會完全選擇開發商了,但他們沒有看到這個預估回本的模型,是開發商自己推算出來的,以后如果租金下降,房地產是不管的,于是坑一波人。
后來被坑的多了,學精了,大家會對這個價格提出質疑,開發商那邊也會改變策略了。
開發商會主動給你提出保租模式,就是你買了商鋪后的前幾年,他承諾幫你租到這個價格,而你一算,按照開發商給到的這個價格來說,好像20年確實能回本。
但你這樣想,就恰恰陷入到了開發商的圈套。
因為這個保租金的,可能是拖。
舉個例子好了,如果按照真實租金來說,開發商給你算的是一年租金是10萬,他直接收你20年,他只能賣你200萬。
但相反,如果開發商給你找了托,雖然市場租金是10萬,但他讓托給你算租金是20萬,他雖然一年虧了10萬租金,承諾三年虧了30萬,但因為他直接收你20年,他就能直接賣你400萬,他的利潤就一下子多了400-200-30=170萬。
看懂了嗎?
在這個過程中,開發商完全不用考慮別的,他只需要營造你的預期值,就能夠把原本200萬的商鋪給你賣到400萬上,他只需要付出30萬的買托成本,直接多賺你170萬。
這就是資本運行的魅力所在,在折現機制作用下,開發商只要騙你一次,就能直接收走你未來三十年的錢。
但這,還不是坑的重點。
大家要知道一個事,開發商給你算的每年租金,就算是合理的,往往你也賺不回來這個錢。
原因很簡單,因為你根本不知道這塊區域人口和消費力的波動情況。
你買個保險,再怎么坑,好歹預定利率是鎖定的,但你買了這個區域的商鋪,這個商鋪周邊的人口預期一旦發生轉移,那么你的收益緊跟著就會轉移。
我舉個例子好了,二十年前,你在你們城市老城區買了商鋪,你覺得老城區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沒問題,但別說二十年了,就是十來年,你就會發現城市全都被搬空了,城市人口都朝著其他地方挪走了。
鬼商場也是這個邏輯。
那些說著很輝煌的商場,往往火爆的就是開業那一兩年,而一兩年過后,整個商場就變成了鬼商場,人都沒有幾個,當你看到這個情況的時候,你去想想那些花了高價買商鋪的人又會怎么樣?
他們的商鋪,可能是100萬買的,但最后可能連10萬都賣不到,而他們這個虧損的錢,就是在商場建成后開始售賣時給你的開始的。
是不是感覺很神奇,很多時候你看到破舊商場的時候,會覺得是自己判斷有問題,是經濟不好了,是經營有問題等等等。
但其實你沒想過的是,其實你的所有問題,都錯在了開始。
你開始一錯,后面跟著全錯,你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
你根本算不過這些人的。
是,我知道過去一段時間有人確實在商鋪上賺了錢,但問題是這些買商鋪賺錢的人,往往都不是個人,而是一個集團。
他們這里面,會有大量的數學人才進行數字分析,最終算出收益率,然后再考慮買或者不買,而你作為個人,根本沒有能力去做這些運算,那么你貿然進場,只能是被坑的。
我在星球里的投資入門第一課就給大家講到這個邏輯了。
投資就是打麻將,當你上桌的時候,你就要知道這把你要賺誰的錢,而如果你不知道你上桌的時候是賺誰的錢,那你大概率就是被別人賺錢的存在。
商鋪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